未特指类型的扁平苔藓Unspecified Lichen planu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8:03
编码EA91.Z

关键词

索引词Lichen planus、未特指类型的扁平苔藓、扁平苔藓、红色扁平苔藓、LP[扁平苔藓]、Wilson扁平苔藓、Wilson红色苔藓、扁平红苔藓
缩写LP
别名非特异性扁平苔藓、一般型扁平苔藓

未特指类型的扁平苔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特征
      •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区锯齿状断裂)。
      • 真皮浅层密集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以CD8+ T细胞为主)。
      • 表皮角化过度伴颗粒层楔形增厚。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免疫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伴剧烈瘙痒。
      • 黏膜部位(口腔/生殖器)出现Wickham纹或糜烂性损害。
    • 诱发因素
      • 明确精神压力史、药物暴露史(如β受体阻滞剂)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全部病理学特征。
      • 至少1项典型临床表现。
    • 拟诊(无法活检时):
      • 典型皮肤/黏膜病变(紫红色丘疹+Wickham纹)。
      • 皮肤镜检查显示特征性网状血管模式。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皮肤镜检查
      • 判断逻辑
      • 白色网状条纹(对应Wickham纹)伴放射状血管袢,可排除银屑病(后者呈红色背景+均匀点状血管)。
      • 糜烂区域可见出血点和黄褐色结痂。
  2. 免疫学评估

    • 直接免疫荧光(DIF)
      • 判断逻辑
      • 基底膜区纤维蛋白原沉积呈线性排列(区别于红斑狼疮的颗粒状IgG沉积)。
      •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但阳性结果可强化诊断信心。
  3. 鉴别诊断检查

    • 血清学检测
      • 抗核抗体(ANA)
      • 阳性率约15%,主要用于排除红斑狼疮(阳性率>9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理学指标

    •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提示表皮-真皮交界处免疫攻击,是诊断的核心依据。
    • CD4/CD8比值倒置(CD8+ T细胞占优):反映细胞毒性T细胞主导的炎症反应。
  2. 血液学指标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0.5×10^9/L):提示可能与药物诱发相关。
    • CRP轻度升高(5-20 mg/L):反映慢性炎症状态,但无特异性。
  3. 免疫学指标

    • Th1型细胞因子升高(IFN-γ、IL-2):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
    • HLA-DR1/DQ1阳性:提示遗传易感性,但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4. 微量元素检测

    • 血清锌降低(<70 μg/dL):可能加重黏膜损害,需考虑补充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理学三联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带状淋巴细胞浸润+角化过度)是确诊基石。
  • 辅助检查重点:皮肤镜用于早期筛查,DIF用于鉴别免疫性大疱病。
  • 实验室价值:血液指标主要反映炎症状态,免疫学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如Th1抑制剂选择)。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23年LP诊断共识
  2.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关于LP免疫病理机制的系统综述(2024)
  3. WHO口腔黏膜病分类标准(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