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局限性皮肤血管炎Other specified Localised cutaneous vasculitis
编码EF40.2Y
关键词
索引词Localised cutaneous vasculitis、其他特指的局限性皮肤血管炎、硬结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Whitfield硬结性红斑、持久性隆起性红斑、EED[持久隆起性红斑]、Bury病 [possible translation]、Bury病
缩写局限性皮肤血管炎
别名局部皮下血管炎、局灶性皮肤血管炎
其他特指的局限性皮肤血管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显示小血管(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特征包括:
- 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 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碎裂(白细胞破碎现象)
- 红细胞外溢至血管周围组织
-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显示小血管(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的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特征包括:
-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
- 特征性皮损:
- 可触及性紫癜(压之不褪色)
- 深在性结节(如硬红斑的下肢结节)或持久性环状斑块(如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 病变分布局限:皮损局限于特定区域(如下肢远端、上肢远端),无系统性血管受累证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符合金标准的血管炎改变
- 特征性皮损: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
- 免疫荧光阳性:直接免疫荧光显示血管壁IgG和/或C3沉积(>70%病例)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血沉(ESR)>20 mm/h
- C反应蛋白(CRP)>5 mg/L
- 典型诱因暴露史:
- 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史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使用史
- 寒冷暴露或局部创伤史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临床评估] --> B[病史与体格检查] A --> C[实验室筛查] A --> D[组织病理学] B --> B1[皮损特征评估] B --> B2[分布模式分析] C --> C1[炎症标志物:ESR/CRP] C --> C2[自身抗体:ANA] C --> C3[感染筛查:ASO/结核菌素试验] D --> D1[HE染色] D --> D2[直接免疫荧光] D --> D3[特殊染色:抗酸染色] -
判断逻辑:
- 组织病理学(核心):
- HE染色显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确诊
- 伴肉芽肿形成→提示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
- 免疫荧光:
- IgG/C3血管壁沉积→支持免疫复合物介导机制
- 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30%假阴性)
- 炎症标志物:
- ESR/CRP升高→提示疾病活动性,但需排除感染
- ANA阳性→需排查结缔组织病
- 感染筛查:
- ASO升高→链球菌感染诱因
-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分枝杆菌相关硬红斑
- 组织病理学(核心):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组织病理学:
- 白细胞破碎现象:确诊血管炎的核心依据,提示急性炎症活动
- 肉芽肿形成:见于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需排查结核感染
- 处理建议:活检需取新鲜皮损(48小时内),溃疡边缘最佳
-
免疫荧光检查:
- IgG/C3血管壁沉积:确诊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血管炎,指导免疫抑制剂使用
- 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需结合HE染色
-
炎症标志物:
- ESR>40 mm/h:提示中重度炎症,需强化治疗
- CRP>10 mg/L:反映急性期反应,监测治疗应答
- 处理建议:治疗后4周复查评估疗效
-
自身抗体:
- ANA低滴度阳性(1:80):可能为伴随现象,若高滴度需排查SLE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排除ANCA相关性血管炎
-
感染筛查:
- ASO升高:提示链球菌感染诱因,需青霉素治疗
-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硬红斑患者需抗结核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结合特征性皮损分布
- 鉴别重点:
- 免疫荧光区分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
- 感染筛查排除结核/链球菌诱因
- 治疗监测:ESR/CRP动态评估炎症活动度
- 禁忌:避免仅凭血清学检查确诊,需病理金标准支持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 EF40.2Y)
-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 (EDF)《皮肤血管炎诊疗指南》
- Jorizzo JL. Cutaneous Vascul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urr Rheumatol Rep.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