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多汗症Localised hyperhidrosi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18
编码EE00.0
子码范围EE00.00 - EE00.0Z

关键词

索引词Localised hyperhidrosis
同义词Focal hyperhidrosis、局灶性多汗症
缩写Focalhyperhidrosis、Localisedhyperhidrosis
别名特定部位多汗症、局部过度出汗、局域性多汗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腹股沟区
--会阴

局限性多汗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局限性多汗症,也称局灶性多汗症(Focal hyperhidrosis),是一种以特定身体区域非生理性出汗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为局部汗液分泌显著超过体温调节需求,且与环境温度或运动量无直接关联,常见于手掌、足底、腋窝及头面部等区域。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后者由其他疾病或药物诱发。


病因学特征

  1.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原发性局限性多汗症的核心机制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尤其是胸腰段交感神经节异常放电导致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该类型多具家族聚集性,可能与中枢体温调节阈值异常或汗腺β-肾上腺素受体敏感度增高相关。
  2. 继发性疾病关联

    • 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神经病变、低血糖发作等通过干扰自主神经功能引发多汗。
    • 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可直接破坏汗腺神经调控通路。
  3. 药物诱导性多汗

    •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胰岛素、拟胆碱能药物等可通过不同途径增强汗腺分泌活性。
  4. 精神心理因素

    • 焦虑、惊恐发作等急性应激状态可引起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局部多汗,但此类出汗通常呈发作性且与环境触发因素相关。
  5. 其他病理状态

    • 罕见病因包括结核病等慢性感染、嗜铬细胞瘤等,此类情况多伴随全身性症状。

病理机制

  • 汗腺反应亢进
    • 病变区域外泌汗腺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同时腺体分泌单元数量可能多于正常人群。
  • 神经信号传导异常
    •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或节后纤维乙酰胆碱分泌持续处于阈值以上水平,导致汗腺持续性激活。

临床表现

  1. 核心症状
    • 单侧或双侧对称性局部出汗,每日发作≥1次且持续6个月以上,具有清醒期加重、睡眠期消失的特点。
  2. 继发表现
    • 皮肤科并发症:浸渍性皮炎、念珠菌感染(足部多见)、接触性皮炎(止汗剂滥用)。
    • 功能性障碍:书写纸张浸湿、电子设备操作困难、社交回避行为。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整理而成,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丁香园》、《搜狗百科》及《39健康网》等相关专业网站的信息。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旨在增进理解而非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患有局限性多汗症,请咨询医生以获得个性化诊断与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