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源性多毛症Hirsutism associated with hyperandrogenaemia
编码ED72.1
关键词
索引词Hirsutism associated with hyperandrogenaemia、雄激素源性多毛症、多毛症
同义词Hirsuties
缩写雄激素性多毛症、Androgenic-Hirsutism
别名雄激素引起的多毛症、雄性激素过多导致的多毛症、Androgen-Induced-Hirsutism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通过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0通过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2通过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4通过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9通过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7通过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8通过暴露于其他未特指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故意自害PC96通过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1通过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5通过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3通过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27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2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B24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0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B23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B26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B25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B29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21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B28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物质
PL0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PL0Z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PL0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Y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Z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膳食补充剂、维生素或矿物质PL01.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草药制剂或药方PL01.2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不可归类在他处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4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H4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H49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H4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阿片类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H4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1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H47.0暴露于混合抗癫痫药或其有害效应,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意图不确定的PH47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癫癎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7.Z未确定意图:有害物质的有害效应和暴露于该物质下: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未特指的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药PH4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H4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H48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雄激素源性多毛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雄激素源性多毛症是一种女性患者面部和身体男性化体毛过多的情况,其特征是毛发分布呈现典型的男性模式。这种情况主要由高雄激素血症或对正常水平雄激素的高度敏感性引起,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多毛症的严重程度可通过Ferriman-Gallwey评分进行评估。该病症需排除雄激素分泌性肿瘤、经典先天性肾上腺增生(CAH)以及HAIR-AN综合征(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综合征)等其他原因。
病因学特征
-
高雄激素血症: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病因,其特征包括排卵障碍、高雄激素水平及卵巢多囊样改变。
- 肾上腺功能异常,如非经典先天性肾上腺增生(NCAH),可导致雄激素过量产生。
- 肿瘤性病变,例如卵巢或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分泌性肿瘤,也可引发高雄激素血症。
-
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加:
- 部分女性在正常雄激素水平下仍表现出多毛症状,可能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或信号通路异常导致的敏感性增强有关。
- 遗传因素可影响个体对雄激素的反应,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
医源性因素:
-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及具有雄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制剂)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诱发多毛现象。
- 外源性雄激素补充或含雄激素前体物质的制剂也可能导致多毛。
-
其他内分泌失调:
- 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胰岛素血症等可通过间接机制增加雄激素生物利用度。
- 肥胖通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刺激卵巢雄激素分泌,同时减少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合成,导致游离睾酮水平升高。
病理机制
-
雄激素作用下的毛发生长改变:
- 雄激素刺激使原本细软的毳毛转化为粗硬的终毛,毛囊生长期(anagen phase)延长,导致毛发密度和生长速度增加。
-
毛发分布模式的变化:
- 雄激素依赖性区域的毛囊(如面部、胸腹部)对雄激素反应增强,呈现男性型分布特征。
临床表现
-
外观特征:
- 面部(上唇、下颌)、胸部、下腹中线及背部等部位出现粗黑终毛,可伴发痤疮、女性型脱发等高雄激素相关症状。
-
心理社会影响:
- 多毛症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及社交回避行为,需关注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参考文献:《Endotext》内分泌学教科书、《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等权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