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变应性鼻炎Unspecified Allergic rhin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4:10
编码CA08.0Z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rhinitis、未特指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原因未特指的变应性鼻炎 [possible translation]、原因未特指的变应性鼻炎、特指的变应原引起的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鼻炎
缩写AR
别名花粉症-鼻炎型、季节性鼻炎、常年性鼻炎

未特指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症状组合
      • 同时满足≥3项核心症状(鼻痒、频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持续≥4周或反复发作≥4周/年。
    • 特征性体征确认
      • 前鼻镜/鼻内镜检查显示鼻黏膜苍白水肿或淡蓝色改变伴鼻甲肿胀(以下鼻甲为主)。
  2.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证据
      • 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敏感性60-80%)。
      • 血清总IgE>100 IU/mL(成人)或>年龄校正参考值上限。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感染性鼻炎(细菌/病毒培养阴性)、药物性鼻炎(无鼻减充血剂滥用史)、结构性病变(鼻中隔偏曲<50%阻塞)。
  3. 特殊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全部必须条件 + 任意1项支持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必须条件但缺乏实验室证据时,需随访2周确认症状持续性。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史采集] A --> C[体格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A --> E[影像学检查] B --> B1[症状持续时间模式] B --> B2[过敏家族史] B --> B3[环境暴露史] C --> C1[前鼻镜检查] C --> C2[鼻内镜检查] D --> D1[鼻腔分泌物涂片] D --> D2[血清总IgE] D --> D3[过敏原筛查*] E --> E1[鼻窦CT]

判断逻辑

  1. 病史采集

    • 季节性/常年性症状模式→区分间歇性与持续性亚型
    • 家族过敏史阳性→增强变应性基础概率
  2. 鼻内镜检查

    • 黏膜苍白水肿+水样分泌物→支持变应性炎症(特异性>90%)
    • 黏膜充血+脓性分泌物→需排除感染性鼻炎
  3. 过敏原筛查

    • 注:未特指型需进行但预期阴性
    • 皮肤点刺全阴性→符合未特指型定义
    • 部分弱阳性→需结合暴露史判断临床相关性
  4. 鼻窦CT

    • 单纯鼻甲肥大→支持变应性鼻炎
    • 窦腔积液/黏膜增厚>4mm→需排除鼻窦炎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鼻腔分泌物涂片

    • 嗜酸性粒细胞>10%
      • 意义:确诊变应性炎症的核心依据,>20%提示重度炎症
      • 处理:启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中性粒细胞为主
      • 意义:提示感染性鼻炎或混合性炎症
      • 处理:加做细菌培养
  2. 血清总IgE

    • >100 IU/mL(成人)
      • 意义:全身过敏状态标志,值越高越支持变应性疾病
      • 注意:寄生虫感染可假阳性
    • 持续<30 IU/mL
      • 意义:需重新评估变应性诊断
  3.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 绝对值>0.5×10⁹/L 或比例>5%
      • 意义:与鼻腔嗜酸粒细胞增多呈正相关(r=0.72)
      • 处理:监测哮喘风险
  4. 过敏原sIgE检测

    • 全阴性结果
      • 意义:符合未特指型定义,需排除检测盲区(如霉菌组合不全)
      • 处理:建议6个月后复查
    • 弱阳性(0.35-3.5 kU/L)
      • 意义:可能为无关致敏,需结合暴露史评估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核心路径:症状组合 + 体征确认 → 鼻腔涂片验证 → 排除其他鼻炎
  2. 特殊注意
    • 持续单侧症状需活检排除肿瘤
    • 嗅觉丧失>3个月需嗅觉功能测试
  3. 治疗关联
    • 嗜酸粒细胞>15%首选鼻用激素
    • IgE>200 IU/mL考虑奥马珠单抗

参考文献

  • ARIA 2020指南(Allergy期刊)
  •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修订版)
  • EAACI立场文件:未分类呼吸道过敏(Clinical & Translational All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