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Pneumonia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
编码CA40.04
关键词
索引词Pneumonia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伊顿试剂支原体感染、PPLO[类胸膜肺炎微生物]感染、PPLO[类胸膜肺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类胸膜肺炎微生物、伊顿因子肺炎、地方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同义词eaton agent pneumonia、endemic pneumonia、mycoplasmal pneumonia、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infection by PPLO - [pleuro-pneumonia-like-organism]、pneumonia due to PPLO - [pleuro-pneumonia-like-organism]、pleuro-pneumonia-like-organism、mycoplasma infection with eaton's agent
缩写MP肺炎
别名非典型肺炎、冷凝集素阳性肺炎、PPLO肺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致因属性
--医院获得性--社区获得性 职业相关性
XB5G职业作为辅助因素XB80非职业相关性XB17职业作为主要因素XB17环境性XB17特发性位侧
XB17单侧,未特指XB17左侧XB17双侧XB17右侧发生部位
XB17肺下叶XB17肺上叶XB17肺中叶临床表现
XB17呼吸衰竭,未特指,I型XB17呼吸衰竭,未特指,II型XB17急性呼吸衰竭,II型XB17慢性呼吸衰竭,I型XB17急性呼吸衰竭,I型 脓毒症
1G41脓毒症伴脓毒性休克1G40脓毒症不伴脓毒性休克1G40慢性呼吸衰竭,II型关联情况
MG50 检出耐药革兰氏阴性菌
MG50.03耐多粘菌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5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A1耐氟喹诺酮的志贺菌MG50.10耐氟喹诺酮的弯曲杆菌MG50.70耐青霉素的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B0耐氟喹诺酮的弧菌MG50.61耐大环内酯的淋球菌MG50.C0其他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属MG50.54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21耐氟喹诺酮的大肠埃希菌MG50.C1其他第三代耐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MG50.A耐药志贺菌MG50.AY其他耐药志贺菌MG50.AZ未特指的耐药志贺菌MG50.2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4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MG50.51耐氟喹诺酮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6耐青霉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A0耐碳青霉烯的志贺菌MG50.91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沙门氏菌MG50.5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Y其他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Z未特指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5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G50.5Y其他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5Z未特指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30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MG50.9耐药沙门氏菌MG50.9Y耐其他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Z耐未特指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0耐氟喹诺酮的沙门氏菌MG50.62耐氨基环醇的淋球菌MG50.1耐药弯曲杆菌MG50.1Y其他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1Z未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40耐克拉霉素的幽门螺杆菌MG50.C其他耐抗生素肠杆菌MG50.CY其他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CZ未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80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MG50.60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淋球菌MG50.5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胺嘧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7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Y其他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Z未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92耐碳青霉烯的沙门氏菌MG50.64耐氨基糖甙类的淋球菌MG50.6耐药淋球菌MG50.6Y其他耐药淋球菌MG50.6Z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MG50.3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Y其他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Z未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55耐多粘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5耐多粘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大肠埃希菌MG5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Y其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Z未特指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1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02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A3耐大环类脂类的志贺菌MG50.81耐多粘菌素类铜绿假单胞菌MG50.A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志贺菌MG50.4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Y其他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Z未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63耐氟喹诺酮的淋球菌MG50.B耐药弧菌MG50.BY其他耐药弧菌MG50.BZ未特指的耐药弧菌MG50.2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Y其他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Z未特指的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5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MG50.00耐四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感染引发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该病具有周期性流行特征,属于非典型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类型,尤其好发于5-15岁儿童及青少年群体。肺炎支原体是已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细菌类微生物,其分类学上属于柔膜体纲,缺乏细胞壁结构,因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特性:
- 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 作为需氧性微生物,其表面P1黏附蛋白可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唾液酸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纤毛运动停滞和细胞损伤。
- 无细胞壁特征导致其形态可变,可通过0.45μm滤膜,这一特性影响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
-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 主要通过吸入感染性气溶胶传播,潜伏期2-3周,具有家庭和社区聚集性。
- 高发人群包括学龄儿童、集体生活青少年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 病原体可在呼吸道持续携带达数月,隐性感染者构成重要传染源。
病理机制
-
免疫反应:
- 致病过程包括直接细胞毒性和超敏反应双重机制,菌体成分可激活TLR2/4受体通路。
- 感染后2周血清特异性IgM达到峰值,IgG可持续数年但无终身免疫。
- 过强的Th1型免疫应答可导致细胞因子风暴,与重症肺炎的发生相关。
-
肺部病变:
- 特征性表现为细支气管周围炎合并间质性肺炎,可见呼吸性细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
- 肺泡腔内可见单核细胞渗出,严重者出现透明膜形成和机化性肺炎改变。
- 可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为马赛克样灌注征。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渐进性发病,前驱期3-5天表现为低热、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 持续性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夜间加重,后期可转为白黏痰。
- 约25%病例出现胸膜性胸痛,肺部听诊与影像学改变程度常不匹配。
-
非典型特征:
- 20%-25%患儿伴皮肤黏膜损害(如多形红斑)或关节痛等肺外表现。
- 婴幼儿可表现为喘息、喂养困难,易误诊为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 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合并基础肺病患者。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