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Syphili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the puerperium
编码JB63.1
关键词
索引词Syphilis complicat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or the puerperium、梅毒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母体梅毒并发于妊娠、分娩和/或产褥期
同义词syphilis in moth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or puerperium
缩写妊娠期梅毒、产褥期梅毒
别名孕产妇梅毒、怀孕期间梅毒、分娩时梅毒、产后梅毒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1A61 早期梅毒
1A61.Y其他特指的早期梅毒1A61.Z未特指的早期梅毒1A61.5早期潜伏性梅毒1A61.1一期肛门梅毒1A61.0一期生殖器梅毒1A61.4二期其他部位梅毒1A61.3二期皮肤或黏膜梅毒1A61.2一期其他部位梅毒1A61.2隐性梅毒,未特指早期或晚期1A61.2未特指的梅毒1A60 先天性梅毒
1A60.2晚期先天性梅毒眼病1A60.1早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1A60.5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1A60.4其他晚期先天性梅毒,有症状1A60.3晚期先天性神经梅毒1A60.0早期先天性梅毒,有症状1A60.Z未特指的先天性梅毒1A62 晚期梅毒
1A62.1晚期心血管梅毒1A62.01有症状性晚期神经梅毒1A62.2其他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1A62.2Y其他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1A62.2Z未特指部位有症状性晚期梅毒1A62.22晚期皮肤或黏膜梅毒1A62.21晚期梅毒累及肌肉骨骼系统1A62.0神经梅毒1A62.0Z未特指的神经梅毒1A62.00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A62.20晚期眼梅毒1A62.Y其他特指的晚期梅毒1A62.Z未特指的晚期梅毒梅毒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梅毒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JB63.1)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产褥期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此类状况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产科情况,它不仅影响母亲的健康状态,还可能通过垂直传播途径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根据ICD-11分类系统,该类目属于可归类在他处的孕产妇感染性疾病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的一部分。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介绍:
-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这种螺旋形微生物是严格厌氧性的,在人体外难以存活,但在适宜条件下能迅速复制并扩散至宿主体内多个器官系统。
- 该病主要通过性行为直接接触传播,但也可经由血液制品或从母体传给胎儿。
-
垂直传播机制:
- 当携带活动性梅毒的母亲未接受适当治疗时,其体内存在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 此外,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也可能因接触到感染源而受到感染。
-
高风险因素:
- 母亲患有未经治疗的一期或二期梅毒具有最高的传染性。
- 孕前已有晚期潜伏梅毒或既往感染史且免疫力低下者也存在较高风险。
-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缺乏医疗资源以及不良卫生习惯等社会环境因素亦为促进因素之一。
病理机制
-
胎儿/新生儿受影响方式:
- 在子宫内受感染后,梅毒螺旋体会广泛侵袭胎儿组织器官,尤其是肝脏、肺部、脾脏及肾上腺等重要部位,造成多系统损害。
- 新生儿出生后可能出现早发性症状如皮肤疹、骨软骨炎等;迟发型则表现为间质性角膜炎、马鞍鼻畸形等症状。
-
母体病理变化:
- 妊娠期间梅毒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或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
- 分娩前后可能出现生殖道溃疡或其他形式的局部炎症反应。
- 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免疫抑制状态,进而影响整体恢复进程。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