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Unspecified Neonatal malabsorption syndromes
编码KB89.Z
关键词
索引词Neonatal malabsorption syndromes、未特指的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
缩写KB89-Z
别名新生儿不明原因吸收不良、新生儿非特异性吸收不良、新生儿吸收功能障碍-未特指、新生儿营养吸收障碍-未特指
未特指的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粪脂定量阳性:
- 72小时粪便脂肪定量 > 7g/24h(新生儿标准)
- 或苏丹Ⅲ染色阳性(粪便脂肪滴 > 60个/高倍视野)
- 生长障碍证据:
- 体重增长速率 < 15g/kg/d(持续2周以上)
- 或体重/年龄曲线下降至第3百分位以下
- 粪脂定量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消化道症状:
- 顽固性腹泻(水样便或脂肪泻 ≥ 3次/日,持续 > 2周)
- 腹胀伴肠鸣音活跃(腹部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 > 10次/分钟)
- 营养缺乏表现:
- 血清白蛋白 < 30g/L
-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 < 20ng/mL,维生素E < 5mg/L)
- 典型消化道症状:
-
排除标准:
- 已确诊的特定病因(如囊性纤维化、胆道闭锁、乳糜泻等)
- 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细菌培养阴性)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粪脂阳性 + 生长障碍)
- 至少2项支持条件
- 符合排除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基础筛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病因排查]
B --> B1(粪便苏丹Ⅲ染色)
B --> B2(血常规+CRP)
C --> C1(粪脂定量)
C --> C2(D-木糖吸收试验)
C --> C3(乳糖氢呼气试验)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胰腺弹性蛋白酶检测)
D --> D3(基因检测)
判断逻辑
-
基础筛查:
- 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提示脂肪吸收障碍,需进一步粪脂定量
- 血常规+CRP:白细胞正常可排除感染,贫血提示营养缺乏
-
功能评估:
- 粪脂定量:金标准,>7g/24h确诊吸收不良
- D-木糖试验:5g口服后1小时血浓度<20mg/dL,提示近端小肠功能障碍
- 乳糖氢呼气试验:H₂峰值 > 20ppm提示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
病因排查:
- 腹部超声:肝回声增强提示脂肪肝,胆囊缺失提示胆道异常
- 胰腺弹性蛋白酶:粪便中<200μg/g提示胰腺外分泌不足
- 基因检测:排除CFTR基因突变(囊性纤维化)等遗传病因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粪便检查:
- 苏丹Ⅲ阳性:脂肪吸收障碍→需粪脂定量确认
- 胰弹性蛋白酶↓:胰腺功能不全→补充胰酶治疗
-
血液检查:
- 白蛋白 < 30g/L:蛋白质吸收不良→静脉营养支持
- 维生素D < 20ng/mL:骨代谢障碍→补充维生素D 800IU/d
- 血钾 < 3.5mmol/L:腹泻致电解质丢失→口服补液盐
-
功能试验:
- D-木糖吸收↓:近端小肠黏膜损伤→肠黏膜活检
- 乳糖氢呼气↑: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改用无乳糖配方奶
-
其他指标:
- CRP > 10mg/L:提示炎症活动→排查自身免疫性肠病
- 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钙磷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粪脂定量 + 生长障碍为必须条件,结合典型症状排除特定病因
- 检查路径:先基础筛查(粪便染色/血常规),再功能评估(粪脂/D-木糖),最后病因排查(超声/基因)
- 关键异常值:
- 粪脂 > 7g/24h → 吸收不良确诊
- 白蛋白 < 30g/L → 需紧急营养干预
参考文献:
《尼尔逊儿科学》(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ESPGHAN《儿童胃肠病学临床指南》
AAP《新生儿营养支持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