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Other specified Neonatal bleeding originating in the mouth, nose or pharynx
编码KA83.0Y
关键词
索引词Neonatal bleeding originating in the mouth, nose or pharynx、其他特指的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
缩写其他特指新生儿口鼻咽出血、KA83-0Y
别名新生儿特定原因口鼻咽出血、特定原因新生儿口腔鼻腔咽喉出血、特殊原因新生儿口鼻或咽部出血
其他特指的新生儿口、鼻或咽出血(KA83.0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出血部位明确:
- 口腔、鼻腔或咽部可见活动性渗血或血性分泌物,排除母血咽下(APT试验阴性)。
- 凝血功能检测排除维生素K缺乏(PT/APTT正常或经维生素K治疗后无改善)。
- 病因学证据:
- 存在特定可证实的病因(如产钳损伤黏膜、DIC实验室证据、先天性凝血因子检测阳性)。
- 出血部位明确: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高危分娩史:
- 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或急产史(机械性损伤风险)。
- 早产儿(<37周)或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
- 感染征象:
- 体温不稳定、CRP升高(>10 mg/L)或血培养阳性(如败血症相关出血)。
- 遗传性疾病线索:
- 家族性出血病史(如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
- 高危分娩史:
-
排除标准:
-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KA83.0)。
- 肺出血、颅内出血或其他系统出血(需影像学确认)。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胸片(排除肺出血)
│
├── 颅脑超声(排除颅内出血)
│
├── 腹部超声(评估肝脾/肾上腺出血)
│
└── 鼻咽镜/喉镜(直接观察黏膜损伤) -
判断逻辑:
- 胸片:若显示双肺斑片状浸润影伴血性泡沫痰,需紧急处理肺出血。
- 颅脑超声:发现脑室周围出血(PVH)需重新评估出血病因分类。
- 鼻咽镜:发现黏膜撕裂或血管畸形(如血管瘤)可明确局部出血源。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凝血功能 | ||
- PT | 新生儿:13-20秒 | >20秒:提示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或DIC |
- APTT | 新生儿:28-45秒 | >45秒:需排查血友病(Ⅷ/Ⅸ因子缺乏)或肝病 |
- 纤维蛋白原 | 1.5-3.5 g/L | <1.5 g/L:提示DIC或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
血小板计数 | 150-450×10⁹/L | <100×10⁹/L:需评估ITP、败血症或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
APT试验 | 阴性(排除母血咽下) | 阳性:提示咽下母血(如产道出血),需重新评估出血来源 |
血培养 | 阴性 | 阳性:明确败血症相关出血(如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 |
凝血因子检测 | 因子活性≥50% | 特异性因子活性<30%:确诊先天性凝血障碍(如血友病A:Ⅷ因子缺乏)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需同时满足出血部位明确性(排除母血咽下)及特定病因证据(如机械损伤或凝血异常)。
- 辅助检查优先顺序:先凝血功能+APT试验,再影像学定位,最后针对性病因检测(如基因检测)。
- 实验室判读要点:
- PT/APTT延长需结合维生素K治疗反应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凝血障碍。
- 血小板减少伴皮肤瘀斑提示全身性出血倾向,需紧急干预。
参考文献:
- 《新生儿学(第5版)》(邵肖梅主编)
- WHO《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管理指南》
- ISTH《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