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继发性肌病Unspecified Secondary myopathie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8:57
编码8C8Z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myopathies、未特指的继发性肌病
缩写未特指继发性肌病
别名Secondary-Myopathy-NOS、未特指的继发性肌肉疾病

未特指的继发性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肌肉活检病理学证据
      • 组织病理学显示肌纤维变性/坏死(≥5%肌纤维受累)、炎性细胞浸润(CD8+ T细胞侵入非坏死肌纤维)或特异性代谢产物沉积。
      • 排除标准:需排除原发性肌病(如遗传性肌营养不良)及神经源性损害(如运动神经元病)。
  2. 必须条件

    • 近端肌无力:双侧肩带/骨盆带肌群肌力≤4级(MRC肌力分级)。
    • 血清肌酸激酶(CK)异常:CK水平≥正常上限1.5倍(非药物性继发肌病需≥3倍)。
    • 肌电图特征:短时限低波幅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8ms),伴早期募集现象。
  3. 支持条件

    • 代谢/内分泌异常
      • 甲状腺功能异常(TSH超出0.4-4.0 mIU/L范围)。
      • 维生素D缺乏(25-OH维生素D<20 ng/ml)。
    • 药物暴露史:使用他汀类、糖皮质激素或秋水仙碱≥4周。
    • 影像学特征:MRI T2加权像显示肌肉水肿(STIR序列高信号)或脂肪浸润。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血清CK检测)
    B --> B2(甲状腺功能五项)
    B --> B3(维生素D检测)
    C --> C1(针极肌电图)
    D --> D1(肌肉MRI)
    D --> D2(肌肉超声)

  2. 判断逻辑

    • 血清CK检测
      • 500 U/L提示肌肉损伤,但类固醇肌病可能正常。

      • 需动态监测:他汀相关肌病停药后4周应下降≥50%。
    • 肌电图
      • 肌源性损害需满足: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下降>20%且波幅下降>30%。
      • 需排除神经源性改变(如纤颤电位广泛分布提示合并神经病变)。
    • 肌肉MRI
      • 急性期:STIR序列高信号提示水肿(敏感性92%)。
      • 慢性期:T1加权像脂肪替代>30%提示不可逆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

  1. 血清肌酸激酶(CK)

    • 临界值
      • 男性:≥190 U/L(正常参考值39-308 U/L)
      • 女性:≥140 U/L(正常参考值26-192 U/L)
    • 异常意义
      • 10倍正常值提示横纹肌溶解风险,需立即停药(如他汀类)。

      • 正常不能排除类固醇肌病或甲状腺性肌病。
  2. 甲状腺功能

    • TSH异常阈值
      • <0.4 mIU/L(甲亢性肌病风险增加3倍)
      • 4.0 mIU/L(甲减性肌病风险增加5倍)

  3. 维生素D检测

    • 缺乏标准:25-OH维生素D<20 ng/ml
    • 临床意义
      • <10 ng/ml可导致近端肌无力(补充维生素D后肌力改善率67%)。
  4.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抗HMGCR抗体):

    • 阳性阈值:>20 U/ml(ELISA法)
    • 特异性:98%提示他汀相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四、诊断流程

  1. 初筛检查:CK+甲状腺功能+药物史
  2. 确诊步骤
    • CK异常者行肌电图+肌肉MRI
    • 非典型病例需肌肉活检(重点取股四头肌或三角肌)
  3. 病因鉴别
    • 药物性:停药后4周CK下降≥50%
    • 内分泌性:激素替代后肌力改善

参考文献

  1. 《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2. 2023年欧洲神经病学会《继发性肌病诊疗指南》
  3. UpToDate临床顾问:Drug-induced myopathies
  4. ICD-11肌病章节编码规范(ME65.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