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颅内出血Unspecified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编码8B0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cranial haemorrhage、未特指的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壳核出血
缩写ICH
别名脑溢血、脑实质内出血、非外伤性颅内出血、自发性颅内出血、非创伤性颅内出血
未特指的颅内出血 (8B0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认:
- 头颅CT或MRI显示颅内出血(高密度影/异常信号),但无法明确归类为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
- 排除创伤性出血:
- 明确无近期头部外伤史(≥72小时),且出血形态不符合创伤特征。
- 影像学确认: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依据):
- 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 突发意识障碍(GCS评分≤14)或局灶性神经体征(如偏瘫、失语)。
- 高危因素存在:
- 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抗凝治疗史(INR≥3.0)、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或凝血功能障碍。
- 排除其他特指出血:
- 脑血管造影(DSA/CTA/MRA)未发现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烟雾病等结构性病变。
- 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影像学证据 + 排除创伤。
- 高度疑似:满足支持条件中≥2项 + 影像学提示未特指出血。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颅内出血] --> B(紧急头颅CT) B -->|确诊出血| C[出血类型判定] C -->|未特指出血| D[病因筛查] D --> D1[凝血功能检测] D --> D2[血管造影 CTA/MRA/DSA] D --> D3[血压与心电监测] D --> D4[毒物/代谢筛查] C -->|其他类型出血| E[针对性处理]
-
影像学检查树:
- 一级检查(急诊):
- 头颅CT平扫:
- 判断逻辑:急性期(<6小时)高密度影确诊出血;若出血位置/形态不典型(如多灶性、脑叶非深部),提示未特指出血可能。
- 二级检查(病因筛查):
- *MRI(SWI/T2)**:
- 判断逻辑:敏感检测微出血(提示CAA或高血压);亚急性期信号演变(T1高信号)评估出血时间。
- 脑血管造影(CTA/MRA/DSA):
- 判断逻辑:排除动脉瘤/AVM;若阴性且伴脑叶出血+老年患者,支持CAA诊断。
- 三级检查(特殊人群):
- 基因检测(APOE ε2/ε4):
- 判断逻辑:年轻患者或家族史者,筛查遗传性血管病(如CAA)。
- 一级检查(急诊):
-
临床评估逻辑:
- 意识障碍+GCS评分:
- ≤8分提示脑疝风险,需紧急降颅压。
- 血压动态监测:
- 收缩压>180mmHg需强化降压,防止血肿扩大。
- 意识障碍+GCS评分: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凝血功能 | INR≥3.0 或 APTT>40s | 抗凝药物过量或肝病导致出血风险↑ | 静脉给予维生素K/PCC逆转抗凝 |
血小板计数 | <50×10⁹/L | 血液病(如ITP)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 输注血小板 + 病因治疗 |
肾功能 | 肌酐≥177μmol/L | 尿毒症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 | 透析改善凝血 + 强化血压控制 |
炎症标志物 | CRP>50mg/L + 发热 | 继发感染(如肺炎)或血肿吸收期炎症反应 | 抗感染治疗 + 监测脑水肿 |
毒物筛查 | 可卡因/苯丙胺阳性 | 毒品诱发血管痉挛破裂 | 戒毒支持 + 控制交感风暴 |
血脂与血糖 | LDL>4.1mmol/L 或 血糖>11mmol/L | 血管硬化加速或应激性高血糖加重脑损伤 | 他汀降脂 + 胰岛素控制血糖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CT/MRI确认未分类出血 + 排除创伤及结构性血管病变。
- 病因溯源:重点筛查凝血功能、血管造影及高血压控制。
- 实验室预警:INR升高、血小板减少或肾功能异常需紧急干预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23)》
-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2022更新)》
- Stroke期刊:脑淀粉样血管病诊断标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