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Other specified Lacunar syndromes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2:38
编码8B26.5Y

关键词

索引词Lacunar syndromes、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混合感觉运动性卒中
缩写OTCS
别名其他特指腔隙综合征、特定腔隙综合症、特指腔隙病征

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MRI显示大脑深部(基底节、内囊、丘脑或脑桥)存在直径<15mm的圆形/卵圆形低信号灶(T2/FLAIR高信号,DWI急性期高信号)。
      • CT排除大面积梗死或出血(敏感性不足时需结合MRI)。
    • 排除性诊断:通过血管造影(CTA/MRA/DSA)排除大血管闭塞或动脉夹层。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核心临床表现(需符合至少1项):
      • 混合感觉运动性障碍(同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
      •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言语不清+精细动作障碍)。
      •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步态不稳+单侧肢体轻度无力)。
    •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140/90mmHg)、糖尿病、吸烟史。
  3.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影像学证据+排除大血管病变) + 至少1项核心临床表现。
    • 高度疑似:仅影像学证据明确 + 危险因素 ≥2项,需动态随访影像变化。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神经影像学
    ├── MRI(首选)
    │ ├── DWI序列(急性期病灶检出率>95%)
    │ └── FLAIR序列(慢性期病灶显示)
    └── CT(急性期敏感性50%-70%)
    └── 血管评估
    ├── CTA(排除大血管狭窄)
    └── MRA(评估Willis环完整性)

  2. 判断逻辑

    • MRI-DWI高信号:急性期(<72小时)病灶检测的金标准,直径<15mm且符合深部供血区分布即可支持诊断。
    • CTA阴性:排除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若合并微出血灶(SWI序列低信号),提示高血压性小血管病。
    • 症状-影像分离现象:若症状严重但病灶微小,需排查癫痫或功能性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脑脊液检查

    • 正常(90%病例):支持缺血性腔隙综合征诊断。
    • 红细胞增多(>5个/μL):提示出血性转化可能,需复查CT。
  2. 血液检查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提示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损害。
    • 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增加小血管病变风险,需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
  3.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正常:不支持心源性栓塞,若升高需排查房颤等栓塞风险。

四、总结

  • 诊断核心:MRI深部小病灶(<15mm)与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时空一致性。
  • 检查策略:急性期首选MRI-DWI,慢性期用FLAIR评估病灶演变;血管评估用于排除大血管病变。
  • 实验室价值:主要用于排除诊断(如感染、凝血异常),而非直接确诊依据。

参考文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腔隙性梗死诊疗共识(2021)
Lancet Neurology 腔隙性卒中专题综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