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遗传性感觉或自主神经病Other specified Hereditary sensory or autonomic neuropathy
编码8C21.Y
关键词
索引词Hereditary sensory or autonomic neuropathy、其他特指的遗传性感觉或自主神经病、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II型、HSAN2[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2型]、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IIA型、HSAN2A[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2A型]、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IIB型、HSAN2B[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2B型]、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IIC型、HSAN2C[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2C型]、某些特指类型的遗传性感觉或自主神经病、冷诱导出汗综合征、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伴耳聋或整体发育迟缓、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伴痉挛性瘫痪、X连锁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伴耳聋
缩写HSAN、Hereditary-Sensory-and-Autonomic-Neuropathies
别名遗传性感觉异常自主神经病变、遗传性感觉障碍自主神经病、遗传性感觉及自主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其他特指的遗传性感觉或自主神经病(HSAN)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通过二代测序(NGS)或Sanger测序检出与HSAN亚型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如FAM134B、PRDM12、WNK1等),需符合ACMG致病性判定标准。
- 神经病理学证据:
- 皮肤活检显示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5根/mm²,正常值>8根/mm²)。
- 基因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功能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进行性远端痛温觉缺失伴无痛性皮肤溃疡(尤其足底)。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直立性低血压(收缩压下降≥20 mmHg)、无汗症或胃肠动力障碍。
- 电生理特征:
- 定量感觉测试(QST)显示小纤维功能异常(温度觉阈值升高≥2个标准差)。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痛温觉缺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皮肤活检与电生理检查均提示小纤维神经病变。
二、辅助检查
-
功能评估检查:
- 定量感觉测试(QST):
- 判断逻辑:冷/热觉阈值升高提示小纤维受累,需排除糖尿病等继发因素。
-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 卧立位血压监测:直立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提示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 定量泌汗轴突反射检测(QSART):下肢无汗提示节后交感神经病变。
- 定量感觉测试(QST):
-
影像学检查:
- 周围神经MRI(3T):
- 异常意义:显示坐骨神经或胫神经T2高信号,提示神经水肿或纤维化。
- 脊髓MRI:
- 判断逻辑:后柱萎缩需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鉴别。
- 周围神经MRI(3T):
-
鉴别诊断检查:
- 血清维生素B12检测:排除营养性神经病(阈值<200 pg/m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排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阈值≥6.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FAM134B基因突变:提示HSAN IIB型,需关注胃肠道运动障碍风险。
- PRDM12基因突变:提示HSAN IX型,常伴先天性痛觉缺失。
-
皮肤活检:
- 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降低(≤5根/mm²):特异性提示小纤维神经病变,需排除淀粉样变性。
- 真皮神经丛形态异常:出现串珠样改变提示轴突变性。
-
电生理检查: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缺失:提示节后交感神经通路受损,与直立性低血压相关。
- 定量感觉测试(QST)冷觉阈值升高(≥28℃):提示Aδ纤维功能障碍,需动态随访。
-
自主神经功能指标: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非杓型血压节律(夜间血压下降<10%)提示自主神经调节异常。
-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低频功率(LF)降低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减退。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结合基因检测与神经病理学证据,特别注意与获得性神经病的鉴别。
- 功能评估重点在于定量检测小纤维与自主神经功能,QST与SSR具有重要定位价值。
- 实验室异常需动态观察,如神经纤维密度进行性下降提示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 《中华神经科杂志》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诊断标准(2023版)
- NIH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诊疗指南(2024更新)
-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HSAN诊断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