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unspecified occlusion or stenosis of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编码8B11.51
关键词
索引词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unspecified occlusion or stenosis of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未特指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脑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颈动脉虹吸部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MCA[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MCA[大脑中动脉]卒中、MCA[大脑中动脉]梗死、未特指的椎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基底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大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未特指的大脑后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大动脉血栓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
同义词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due to unspecified occlusion or stenosis of large cerebral artery
缩写颅内大动脉闭塞卒中、颅内大动脉狭窄卒中
别名未特指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不明原因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不明原因颅内大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大动脉阻塞性脑梗死、颅内大动脉狭窄性脑梗死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1XP6 椎动脉
XA6TE8椎动脉升支XA3R20椎动脉降支XA3NW4椎动脉脑膜支XA13S2 脑动脉
XA7C50大脑后动脉XA1VB0大脑前动脉XA4WT4前外侧中央动脉XA2K99基底动脉XA3185基底动脉脑桥支XA2JH8大脑中动脉临床表现
8B2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
8B26.50单纯运动性腔隙综合征8B26.Y其他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Z未特指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5腔隙综合征8B26.5Y其他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Z未特指的腔隙综合征8B26.51单纯感觉性腔隙综合征8B26.4大脑后动脉综合征8B26.1小脑卒中综合征8B26.2大脑中动脉综合征8B26.0脑干卒中综合征8B26.3大脑前动脉综合征 麻痹症状
MB53.2痉挛性偏瘫MB51双上肢瘫痪MB51.Z未特指的双上肢瘫痪MB56截瘫MB55.0下肢弛缓性单瘫MB57.3骶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4上肢单瘫MB54.Z未特指的上肢单瘫MB53.1松弛性偏瘫MB55.1下肢痉挛性单瘫MB50.1痉挛性四肢瘫痪MB53偏瘫MB53.Z未特指的偏瘫MB54.0上肢弛缓性单瘫MB57.2腰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Y其他特指的麻痹症状MB5Z未特指的麻痹症状MB54.1上肢痉挛性单瘫MB57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Y其他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Z未特指的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1双上肢痉挛性瘫痪MB57.0颈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7.1胸段脊髓损伤功能平面MB51.0双上肢弛缓性瘫痪MB55下肢单瘫MB55.Z未特指的下肢单瘫MB50四肢瘫痪MB50.Z未特指的四肢瘫痪MB50.0弛缓性四肢瘫痪MB53.0交替性偏瘫MB52双下肢瘫痪未特指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颅内大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颅内段等)的闭塞或狭窄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突然丧失的一种疾病。此类疾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临床上表现为特定血管供血区域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症或感觉异常。
病因学特征
-
动脉粥样硬化:
- 作为核心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膜层积聚,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或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斑块脱落还可引起远端动脉栓塞(动脉-动脉栓塞),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缺血。
-
血管炎性病变:
- 某些炎症性疾病(如Takayasu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可累及颅内大动脉,引发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但此类情况较为少见。
-
其他危险因素:
-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及遗传因素可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间接增加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风险。
病理机制
-
血管结构变化: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壁弹性丧失和管腔狭窄,血流剪切力异常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形成恶性循环。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狭窄部位远端灌注压下降,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时,脑组织进入“缺血半暗带”状态;若主干急性闭塞,则核心梗死区迅速形成。
-
代谢障碍与细胞死亡:
- 缺血触发无氧代谢,乳酸堆积导致酸中毒,钙离子内流激活凋亡通路,最终引起神经元不可逆损伤。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突发神经功能缺损与责任血管供血区相关:大脑中动脉病变常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同向偏盲;基底动脉闭塞可导致眩晕、复视、吞咽困难甚至意识障碍。
-
体征检查发现:
- 神经系统查体可见局灶性体征(如病理反射阳性、肌张力改变);影像学检查(CTA/MRA/DSA)能明确狭窄或闭塞部位,DWI-MRI可早期显示梗死灶。
参考文献:《缺血性脑卒中》课件.ppt,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指南推荐根据脑卒中的病因学进行TOAST分型的相关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