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的恶性混合性上皮性及间叶性肿瘤Malignant mixed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tumour of corpus uteri
编码2B5D.1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mixed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tumour of corpus uteri、子宫体的恶性混合性上皮性及间叶性肿瘤、子宫体腺肉瘤、子宫体癌纤维瘤、子宫体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子宫体恶性Mullerian混合瘤、未特指部位的苗勒管混合瘤 [possible translation]、未特指部位的苗勒管混合瘤、子宫体复合的混合性和间质性恶性肿瘤,子宫峡部、子宫体复合的混合性和间质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子宫体复合的混合性和间质性恶性肿瘤,子宫肌层、子宫体复合的混合性和间质性恶性肿瘤,子宫底
缩写癌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MMT
别名子宫癌肉瘤、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恶性混合瘤、子宫体恶性混合性肿瘤
子宫体的恶性混合性上皮性及间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检查阳性:通过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中,病理学检查发现同时存在恶性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
- 上皮成分: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 间叶成分:包括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 病理学检查阳性:通过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中,病理学检查发现同时存在恶性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症状:
- 绝经后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70%-90%)。
- 未绝经妇女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50%-70%)。
- 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带有血丝或呈脓血性(60%-80%)。
- 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下腹部不适、胀痛或剧痛(40%-60%)。
- 典型体征:
- 子宫增大、质地硬(80%-90%)。
- 宫颈肥大、质硬,有时可触及宫颈肿块(60%-80%)。
- 卵巢增大或有肿块(20%-40%)。
- 输卵管增粗或积液(10%-20%)。
- 相关危险因素:
- 年龄:多见于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平均诊断年龄约为65岁左右。
- 既往病史:曾接受过放疗或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的患者,患此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 其他: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对疾病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 典型症状: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病理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学证据,需结合典型症状和体征,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等)。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内可见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80%-90%),血流信号丰富(70%-80%)。
- MRI检查:
- 异常意义: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80%-90%)。增强扫描时肿瘤强化明显且不均匀(70%-80%)。
- CT检查:
- 异常意义:子宫增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60%-80%)。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10%-20%)。
- PET-CT:
- 异常意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识别远处转移灶(如肺、肝、骨髓等)。
- 超声检查:
-
妇科检查:
- 妇科内诊:
- 异常意义:子宫增大、质地硬,宫颈肥大、质硬,有时可触及宫颈肿块。
- 阴道镜检查:
- 异常意义:观察宫颈和阴道的变化,辅助判断病变范围。
- 妇科内诊:
-
血液检查:
- 贫血:提示慢性失血或肿瘤消耗。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
肿瘤标志物:
- CA-125水平升高:检出率约60%-80%,但特异性不高,常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恶性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
- 免疫组化:辅助鉴别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常用的标记物包括AE1/AE3(上皮)、Desmin(间叶)、Vimentin(间叶)等。
-
血液检查:
- 贫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提示慢性失血或肿瘤消耗。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非特异性指标。
- 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炎症活动,非特异性指标。
-
肿瘤标志物:
- CA-125:水平升高,检出率约60%-80%,但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CEA:在某些病例中可能升高,但特异性较低。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内可见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血流信号丰富。
- MRI检查: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强化明显且不均匀。
- CT检查:子宫增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恶性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MRI、CT)和妇科检查为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性质。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理学结果和影像学表现。肿瘤标志物如CA-125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但特异性不高。
权威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妇科学》教材及相关专业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