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Unspecified Myelodysplastic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1:54
编码2A4Z

关键词

索引词Myelodysplastic an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未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
缩写MPN-MDS、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Myelodysplastic-Syndrome
别名未定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不明类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

未特指的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U)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骨髓病理学检查
      • 骨髓活检显示同时存在病态造血(≥1系)和增殖性特征(如巨核细胞过度增殖或纤维化)。
      • 细胞遗传学检测发现至少一种克隆性异常(如+8、del(20q)),但不符合典型MDS或MPN亚型特征。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外周血细胞计数异常
      • 持续性单核细胞增多(≥1×10⁹/L且≥10%白细胞总数)或不可解释的血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增多)。
      • 至少两系血细胞存在发育异常形态学表现(如巨幼样变红细胞、微小巨核细胞)。
    • 排除其他明确亚型
      • 不符合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等WHO定义亚型的诊断标准。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分子遗传学特征
      • 检测到TET2、SRSF2、ASXL1、RUNX1等基因突变(至少1个突变阳性)。
    • 临床特征
      • 脾脏肿大(影像学证实脾长径≥13 cm)或肝肿大。
      • 存在JAK2 V617F突变但不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20 mg/L或血清铁蛋白>500 μg/L(排除感染因素)。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核心诊断检查
    │ ├── 骨髓穿刺+活检(形态学+免疫组化)
    │ ├── 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分析)
    │ └── 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
    ├── 分子检测
    │ ├── 基因突变检测(NGS panel:TET2/SRSF2/ASXL1/RUNX1等)
    │ └── JAK2/CALR/MPL突变检测
    └── 辅助评估检查
    ├── 腹部超声/CT(肝脾评估)
    ├── 血清铁蛋白/CRP(炎症评估)
    └──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

  2. 判断逻辑

    • 骨髓活检
      • 发现红系/粒系/巨核系中≥10%细胞存在病态造血,同时伴巨核细胞簇状增生(>5个/高倍视野),支持MDS/MPN-U诊断。
    • 基因突变检测
      • SRSF2突变联合TET2突变阳性时,诊断特异性提高至85%。
    • 影像学检查
      • 脾肿大合并LDH升高>450 U/L提示疾病进展风险增加。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男性130-175 g/L
女性120-150 g/L
<100 g/L提示严重贫血,需排除无效造血
单核细胞计数 0.1-0.8×10⁹/L ≥1×10⁹/L持续3个月提示克隆性异常
血小板计数 150-450×10⁹/L <50或>1000×10⁹/L提示巨核系受累
骨髓纤维化分级 MF-0至MF-3 MF-1级以上需警惕向急性白血病转化
TET2突变 阴性 阳性者对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反应率提高30%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初筛指标:对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的患者,优先进行JAK2/CALR/MPL突变检测。
  2. 鉴别重点: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进行流式细胞术CD55/CD59检测区分。
  3. 动态监测:每3-6个月复查骨髓病理及突变负荷,出现新发突变(如TP53)提示预后恶化。

参考文献

  • 2016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 《Blood》期刊2022年MDS/MPN诊疗共识
  •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