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恶性肿瘤,部位和类型未特指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large intestine, site unspecified

更新时间:2025-06-19 03:22:40
编码2B93.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large intestine, site unspecified、大肠恶性肿瘤,部位和类型未特指、未特指部位的大肠恶性肿瘤、肠癌、肠癌NOS、原发性肠癌、大肠癌、大肠交搭跨越的病变 [possible translation]、大肠交搭跨越的病变、转移性肠道恶性肿瘤[原发性肠道恶性肿瘤扩散至他处]、转移性肠恶性肿瘤[原发性肠恶性肿瘤扩散至他处]
缩写DCC、CRC
别名大肠恶性肿瘤NOS、肠道癌症、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

未特指部位的大肠恶性肿瘤(2B9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肠镜或手术活检标本中检出恶性细胞(腺癌、黏液腺癌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如CK20+、CDX2+)阳性。

必须条件

  1. 病理学确诊:组织学证实大肠黏膜来源的恶性肿瘤(排除转移癌)。
  2. 影像学定位:CT/MRI显示肿瘤位于结肠或直肠(无论是否明确具体肠段)。

支持条件

  1. 临床表现(满足≥2项):
    • 持续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3个月)
    • 不明原因便血或黑便(持续≥1个月)
    • 血清CEA>5 ng/mL(正常值<3 ng/mL)
  2. 高风险因素(满足≥1项):
    • 年龄≥45岁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林奇综合征病史
    • 长期炎症性肠病(IBD)病史≥8年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筛查
├─ 粪便潜血试验(FIT)
├─ 血清CEA检测
二级影像学
├─ 全腹部增强CT
│ ├─ 评估原发肿瘤(肠壁增厚/狭窄)
│ └─ 转移灶筛查(肝/肺/淋巴结)
├─ 结肠镜检查(金标准)
│ ├─ 活检病理
│ └─ 息肉切除术(若存在癌前病变)
三级专项评估
└─ PET-CT(疑似远处转移时)

判断逻辑

  1. 粪便潜血试验(FIT)

    • 阳性(>10 μg Hb/g粪便):提示出血性病变,需转结肠镜。
    • 阴性:不排除肿瘤(早期癌出血间歇性)。
  2. 结肠镜检查

    • 溃疡/隆起型病变→立即活检;平坦型病变→染色内镜/NBI评估。
    • 发现腺瘤→切除并全瘤送病理(评估癌变风险)。
  3. 增强CT

    • 肠壁增厚>5 mm+强化异常→支持恶性肿瘤。
    • 肝转移:动脉期环形强化→介入科会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值 异常意义
血清CEA <3 ng/mL >5 ng/mL:提示进展期肿瘤或转移;术后监测升高提示复发。
血红蛋白(Hb) ♂ 130-175 g/L <120 g/L(男)/<110 g/L(女):慢性失血性贫血,需排查肿瘤出血。
♀ 120-155 g/L
粪便潜血(FIT) 阴性(<10 μg/g) 阳性:需结合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特异性>90%)。
CA19-9 <37 U/mL >100 U/mL:可能提示黏液腺癌或胰腺转移(需影像学验证)。

处理建议

  • CEA持续升高:每3月复查增强CT,评估转移。
  • 贫血+Hb持续下降:补充铁剂+紧急肠镜(排除活动性出血)。

总结

  • 确诊核心:病理学证据(活检/手术标本)+影像学定位。
  • 筛查策略:高危人群(年龄≥45岁/家族史)首选结肠镜,次选FIT+CEA联合。
  • 实验室预警:CEA>5 ng/mL或Hb进行性下降需启动肿瘤评估流程。

参考文献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olon Cancer (2024)
  •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Digestive System Tumours (5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