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duodenum

更新时间:2025-06-18 11:16:10
编码2B80.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duodenum、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十二指肠癌
缩写Duodenal-Cancer
别名十二指肠恶性病灶、十二指肠部癌症、十二指肠恶性病变

(2B80.0Z)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上腹部隐痛或钝痛

    • 表现为餐后加重的阵发性疼痛(发生率:高,60%-70%),常被误诊为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 疼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可能向背部放射(较少见,约20%-30%)。
  2. 消化道出血

    • 显性出血(呕血、黑便)或隐性出血(贫血相关症状),发生率中等(30%-40%)。
    • 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发生率:约20%-30%)。
  3. 恶心与呕吐

    • 因肿瘤阻塞或压迫肠腔引起部分性肠梗阻(发生率:中,30%-40%)。
    • 呕吐物可能含胆汁(提示远端十二指肠梗阻)。
  4. 体重减轻与消瘦

    • 非特异性消耗症状,发生率较高(40%-50%),与肿瘤进展及营养吸收障碍相关。

非典型症状

  1. 黄疸

    • 肿瘤侵犯或压迫胆总管下端(发生率:低,10%-20%),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 多见于乳头周围区肿瘤(发生率:约15%-25%)。
  2. 腹胀与早饱感

    • 肿瘤占位导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较少见,约10%-1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核心体征

  1. 腹部包块

    • 触诊可及右上腹固定、质硬肿块(发生率:低,约15%-20%),多见于腔外生长型肿瘤。
  2. 贫血相关体征

    • 结膜苍白、心率增快(与慢性失血相关,发生率:约20%-30%)。
  3. 黄疸体征

    • 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发生率:10%-20%),提示胆道梗阻。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肠梗阻体征
    • 肠鸣音亢进、腹部膨隆(发生率:较少见,约10%-15%)。
    • 多见于晚期肿瘤或腔内巨大占位。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实验室检查

    • 贫血: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高,70%-80%),与慢性失血相关。
    • 肿瘤标志物升高:CEA、CA19-9阳性(发生率:约40%-50%),但特异性较低。
  2. 影像学表现

    • CT/MRI
      • 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腔内软组织肿块(异常率:90%-95%),强化程度因病理类型而异。
      • 近端肠管扩张(发生率:50%-60%)。
    • 内镜(十二指肠镜)
      • 直接观察黏膜溃疡、息肉样肿块或狭窄(确诊率:80%-90%),活检病理可明确诊断。
  3. 病理学特征

    • 组织学类型未明确,可能包括腺癌、肉瘤或淋巴瘤成分。
    • 免疫组化(如CK20、CDX2)辅助鉴别腺癌来源。

: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球部、降部、水平部)及生长方式(腔内、腔外)差异显著。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约60%-70%已进展至中晚期(参考文献: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影像学联合内镜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根治首选,但需结合病理类型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