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duodenum
编码2B80.0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duodenum、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十二指肠癌
缩写Duodenal-Cancer
别名十二指肠恶性病灶、十二指肠部癌症、十二指肠恶性病变
(2B80.0Z)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确诊:
- 内镜下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原发恶性肿瘤。
- 免疫组化排除特定组织学类型(如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壶腹癌)。
- 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十二指肠壁不规则增厚(>1.5cm)或腔内外生性肿块(强化CT值>40 HU)。
- 内镜超声(EUS)提示肿瘤突破黏膜下层(T2及以上)。
- 临床表现:
- 满足"十二指肠梗阻三联征"中至少两项(呕吐宿食、体重下降≥10%、上腹包块)。
- 肿瘤标志物:
- CA19-9≥37 U/mL且CEA≥5 ng/mL(需排除肝胆胰疾病)。
- 典型影像学特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病理未明确分类,需同时满足:
- 影像学显示十二指肠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30%)。
- 临床表现符合恶性消耗特征(体重下降≥5%+血红蛋白<110g/L)。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检查
├─CT增强扫描(首选)
├─MRI(胆道梗阻时优选MRCP)
├─PET-CT(转移灶评估)
└─超声内镜(EUS,T分期)- 判断逻辑:
- CT动脉期强化>50%提示富血供肿瘤,门脉期"快进快出"倾向腺癌来源。
- EUS对T分期的准确率达85%,黏膜下层中断提示T2期以上。
-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树:
└─内镜检查
├─普通胃镜(初筛)
├─胶囊内镜(狭窄无法通过时)
└─十二指肠镜(ERCP评估乳头区病变)- 判断逻辑:
- 溃疡型病变边缘不规则隆起(Paris分型Ⅱc+Ⅲ)提示恶性可能。
- 靛胭脂染色显示腺管开口破坏(pit pattern V型)需立即活检。
- 判断逻辑:
-
实验室检查树: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9-9、CEA)
├─营养评估(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贫血相关(铁蛋白、网织红细胞)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肿瘤标志物:
- CA19-9≥100 U/mL:提示肿瘤负荷较大(阳性预测值达78%),但需排除胆道梗阻。
- CEA动态上升:每月增幅>15%提示疾病进展(特异性92%)。
-
营养指标:
- 前白蛋白<150 mg/L:反映肿瘤相关营养不良(敏感性85%)。
- 转铁蛋白<200 mg/dL:提示铁代谢障碍,需警惕慢性失血。
-
贫血相关:
-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铁蛋白<30ng/mL):提示慢性失血(阳性率65%)。
- 网织红细胞>2%:需排除肿瘤骨髓转移。
-
肝功能:
- GGT/ALP分离升高(GGT>200 U/L而ALP正常):提示十二指肠源性胆道梗阻。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理确诊是金标准,需结合免疫组化排除特定类型。
- 影像学组合:CT+EUS可完成90%以上的术前评估。
- 实验室预警:CA19-9与CEA联合检测对监测复发有重要价值(AUC=0.82)。
参考文献:
NCCN《小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9版)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十二指肠肿瘤诊断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