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空肠或回肠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jejunum or ileum
编码2B80.1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jejunum or ileum、未特指的空肠或回肠恶性肿瘤、空肠或回肠恶性肿瘤、空肠恶性肿瘤、空肠癌、空肠原发性恶性肿瘤、回肠恶性肿瘤、回肠癌 [possible translation]、回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possible translation]、回肠癌、回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缩写未特指空肠或回肠恶性肿瘤、小肠恶性肿瘤-NOS、Malignant-neoplasm-of-jejunum-or-ileum-NOS
别名小肠癌
未特指的空肠或回肠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理学检查: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恶性上皮源性肿瘤(腺癌为主)或间叶源性肿瘤(肉瘤/淋巴瘤),伴典型恶性特征(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浸润性生长)。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阳性发现:CT/MRI显示空肠或回肠壁不规则增厚(厚度≥1.5 cm)伴强化异常。
- 进行性临床表现:满足以下任意两项:
- 持续腹痛≥2周(与进食无关的绞痛或钝痛)
- 非自愿性体重下降>10%(3个月内)
- 反复黑便/血便(每周≥2次)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异常:
- 慢性贫血(男性Hb<130 g/L,女性Hb<120 g/L)伴铁代谢异常(血清铁<8.95 μmol/L,铁蛋白>200 μg/L)
- CRP持续升高>20 mg/L
- 肿瘤标志物:CEA>5 μg/L或CA19-9>37 U/mL(需排除其他消化道肿瘤)
- 实验室异常: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 增强CT(首选)
│ ├─ MRI小肠造影
│ └─ 超声造影
├─ 内镜检查
│ ├─ 双气囊小肠镜
│ └─ 胶囊内镜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学
│ ├─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
└─ 病理学
├─ 活检组织免疫组化
└─ 基因检测(KRAS/BRAF)
二级检查(转移评估)
├─ PET-CT
├─ 骨扫描
└─ 腹腔淋巴结超声
判断逻辑:
-
增强CT:
- 空肠/回肠壁增厚伴"靶征"(黏膜强化+低密度肌层)提示腺癌;均匀强化伴肠系膜脂肪浸润提示淋巴瘤
- 发现肝转移(动脉期强化)或腹膜种植转移(结节>1 cm)可直接判定进展期
-
双气囊小肠镜:
- 溃疡型病变(边缘隆起+基底苔秽)需活检≥5块组织
- 狭窄性病变需黏膜下注射观察抬举征,排除间质瘤
-
胶囊内镜:
- 适用于CT阴性但高度怀疑病例,发现黏膜糜烂/隆起需结合滞留时间分析(滞留>6小时提示梗阻风险)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血红蛋白 | 男130-175 g/L 女120-150 g/L |
<110 g/L提示慢性失血,需结合粪便隐血;网织红细胞>2%提示骨髓代偿 |
CEA | <5 μg/L | 5-10 μg/L需警惕,>10 μg/L强烈提示恶性肿瘤(需排除吸烟干扰) |
CA19-9 | <37 U/mL | 37-100 U/mL可能为炎症,>100 U/mL提示黏液腺癌可能 |
铁代谢 | 血清铁8.95-26.9 μmol/L | 血清铁↓+铁蛋白↑提示慢性病贫血,需排查消化道隐性出血 |
CRP | <10 mg/L | 持续>20 mg/L提示肿瘤相关炎症反应或并发感染 |
D-二聚体 | <0.5 mg/L | >1 mg/L需排查静脉血栓(肿瘤高凝状态)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初筛:50岁以上不明原因腹痛+贫血患者首选增强CT
- 定位:CT发现病变后,2周内完成小肠镜检查并活检
- 分型:免疫组化标记(CK20+/CDX2+提示腺癌;CD117+/DOG1+提示间质瘤)
- 分期:PET-CT评估全身转移(SUVmax>5提示高代谢病灶)
参考文献:
NCCN《小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ESMO《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23年更新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小肠肿瘤诊治专家意见》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