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恶性混合性上皮间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mixed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umour, primary site
编码2B5D.Z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mixed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umour, primary site、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恶性混合性上皮间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恶性混合性上皮间叶性肿瘤
缩写MMEMT、未特指恶性混合性上皮间叶性肿瘤
别名未特指恶性混合性上皮间叶瘤
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恶性混合性上皮间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肿瘤组织活检显示恶性上皮和间叶成分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证实上皮成分(CK/EMA阳性)与间叶成分(SMA/Desmin阳性)共存。
- 排除已知原发部位(如子宫、卵巢、消化道)的混合性肿瘤转移可能。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痛或疼痛性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伴局部压迫症状(活动受限/器官功能障碍)。
- 全身症状(体重下降≥10%、持续低热、乏力)。
-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不规则肿块伴坏死/钙化灶,边界浸润性生长。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无法活检,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影像学表现(浸润性肿块+坏死)。
- 肿瘤标志物(CEA/CA125)升高且排除其他原发肿瘤。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初筛:X线/超声 │ → 发现肿块 → 进一步检查
└───────────────┘
↓
┌───────────────┐
│ 精确定位:CT/MRI │ → 评估浸润范围、坏死/钙化
└───────────────┘
↓
┌───────────────┐
│ 转移评估:PET-CT │ → 检测远处转移
└───────────────┘ -
判断逻辑:
- X线/超声:初步识别软组织肿块或骨破坏,敏感性约60-70%。
- CT/MRI:
- CT显示肿块密度不均伴坏死(特异性85%),MRI 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细胞密集区。
- 浸润性边缘是恶性指征(阳性预测值>90%)。
- PET-CT:SUVmax>5.0提示高代谢活性,协助鉴别转移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理学检查:
- CK/EMA阳性+SMA/Desmin阳性:确诊混合性上皮间叶分化的核心依据(特异性>95%)。
- ER/PR阳性:提示激素敏感性,可能影响治疗方案选择。
-
血液检查:
- CEA/CA125轻度升高(>10 ng/mL):非特异性,需结合影像学(阳性预测值约40%)。
- LDH升高(>250 U/L):反映肿瘤负荷或坏死,与预后负相关。
-
分子检测:
- TP53突变阳性:提示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肿瘤,需遗传咨询。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上皮+间叶双阳性),影像学定位与转移评估同等重要。
- 实验室异常(CEA/LDH)仅作辅助,不可单独用于诊断。
- 鉴别重点:需排除转移性癌肉瘤及特定部位原发混合性肿瘤。
参考文献:
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2020版)
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