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或舌下腺腺癌Adenocarcinoma of submandibular or sublingual glands
编码2B68.0
关键词
索引词Adenocarcinoma of submandibular or sublingual glands、颌下腺或舌下腺腺癌、下颌下腺腺癌、舌下腺腺癌、累及下颌下腺或舌下腺交搭跨越部位的腺癌、下颌下腺或舌下腺黏液表皮样癌、未特指部位的基底细胞腺癌
缩写颌下腺CA、舌下腺CA
别名颔下腺腺癌、舌底腺癌、口底腺癌
颌下腺或舌下腺腺癌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检查阳性:
- 细针穿刺活检(FNAB):通过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发现恶性细胞。
-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认为恶性肿瘤,并进一步分类(如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
- 病理学检查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无痛性或轻微疼痛性的颌下或舌下区域肿块。
-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部麻木等局部症状。
- 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性表现。
- 影像学表现:
- CT/MRI:显示颌下或舌下区域的肿块,边界不清,有时可见侵袭周围组织。
- 超声检查:评估肿块的性质,如囊实性、血流情况等。
- PET-CT: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远处转移。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局部肿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部麻木)。
- 影像学检查显示特征性改变(CT/MRI/PET-CT异常)。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CT/MRI:
- 异常意义:显示颌下或舌下区域的肿块,边界不清,有时可见侵袭周围组织。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侵袭范围。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肿块的性质,如囊实性、血流情况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 PET-CT:
- 异常意义: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远处转移情况。对于评估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 CT/MRI:
-
病理学检查:
- 细针穿刺活检(FNAB):
- 异常意义:通过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发现恶性细胞。适用于术前诊断及指导治疗。
- 免疫组化:
- 异常意义: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腺癌,如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细针穿刺活检(FNAB):
-
内镜检查:
- 口腔内镜: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范围。有助于评估肿瘤对周围结构的影响。
- 口腔内镜:
-
临床鉴别检查:
- 耳鼻喉科检查: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良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 耳鼻喉科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常规血象: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或感染。
-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有贫血。
- 肝肾功能:
- 肝酶升高:提示肝脏功能受损,可能是肿瘤转移或其他原因所致。
- 肾功能异常:提示肾脏功能受损,需进一步评估。
- 常规血象:
-
肿瘤标志物:
- CEA(癌胚抗原):
- 异常意义:虽然CEA不是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升高,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 CA19-9:
- 异常意义:在部分唾液腺癌患者中可能升高,但特异性较低。
- CEA(癌胚抗原):
-
免疫组化标记物:
- S-100蛋白:
- 异常意义:在腺样囊性癌中常表达,有助于鉴别诊断。
- CK7:
- 异常意义:在多种上皮源性肿瘤中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起源。
- p63:
- 异常意义:在黏液表皮样癌中常表达,有助于鉴别诊断。
- S-100蛋白: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理学证据(FNAB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合典型症状及影像学表现。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CT/MRI、超声、PET-CT)和病理学检查为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组化结果,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权威依据:《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NCCN《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WHO《头颈部肿瘤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