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部位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Other specified Osteosarcoma, primary site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6:22
编码2B51.Y

关键词

索引词Osteosarcoma, primary site、其他特指部位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其他特指部位骨或关节软骨骨肉瘤、肋骨、胸骨或锁骨或其关节软骨骨肉瘤、肋骨、胸骨和锁骨及其关节软骨骨肉瘤、颅骨或面骨或其关节软骨骨肉瘤、颅骨和面骨及其关节软骨骨肉瘤、脊柱骨或关节软骨骨肉瘤、脊柱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Li-Fraumeni综合征、李-弗若曼癌症综合征、李法美尼综合征、李佛美尼综合征
缩写骨肉瘤、Osteosarcoma
别名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成骨肉瘤、骨生成肉瘤

其他特指部位骨和关节软骨骨肉瘤(2B51.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组织学确诊
      •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确认存在恶性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并排除其他类型骨肿瘤(如软骨肉瘤、尤文肉瘤)。
      • 镜下特征:异型性软骨细胞呈分叶状排列,细胞核深染,可见双核或多核细胞,伴软骨基质黏液变性或钙化。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特征
      • X线/CT显示溶骨性破坏伴环状钙化灶,骨皮质膨胀或破坏。
      • MRI显示T2加权像高信号肿块,伴周围软组织侵犯或髓内浸润。
    • 临床表现
      • 局部进行性疼痛(夜间加重)伴可触及硬质肿块,活动受限。
      • 病理骨折(溶骨性破坏区出现骨折线)。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确诊。
    • 若病理结果不明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影像学特征(溶骨破坏+钙化灶)。
      • 血清LDH显著升高(>500 U/L)且排除其他恶性肿瘤。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初筛检查
    │ ├─ X线平片(首选)
    │ └─ 超声(评估浅表肿块血供)
    ├─ 精细成像
    │ ├─ CT(评估钙化及骨破坏范围)
    │ └─ MRI(评估软组织及髓内侵犯)
    └─ 全身评估
    ├─ 骨扫描(筛查多发病灶)
    └─ PET-CT(评估代谢活性及远处转移)

  2. 判断逻辑

    • X线:发现溶骨性病灶伴"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时高度怀疑骨肉瘤。
    •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域提示肿瘤浸润,增强扫描可区分肿瘤与水肿。
    • 骨扫描:全身骨骼核素浓聚区需与转移灶鉴别,特异性低但敏感性高。
    • PET-CT:SUVmax>5.0提示高代谢活性,支持恶性肿瘤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理活检

    • 恶性软骨细胞检出:直接确诊依据,需结合免疫组化(S-100阳性、Ki-67高表达)。
  2. 生化指标

    •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00 U/L):提示肿瘤负荷大或转移可能,需动态监测。
    •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青少年患者可能与成骨活动相关,特异性较低。
  3. 血液学指标

    • 贫血(Hb<110 g/L):晚期肿瘤消耗表现,需排除其他原因。
    • 血小板升高(>450×10^9/L):可能为副肿瘤综合征表现。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病理活检,结合典型影像学"溶骨破坏+钙化"特征。
  • 影像学分层评估:X线初筛→CT/MRI精细定位→全身检查排除转移。
  • 实验室异常意义:LDH反映肿瘤活性,病理结果不可替代。

参考文献

  •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Editorial Board. Soft Tissue and Bone Tumours. 5th ed. 2020.
  • 《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one Canc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