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或骨盆关节软骨骨肉瘤Osteosarcoma of bone or articular cartilage of pelvis
编码2B51.2
关键词
索引词Osteosarcoma of bone or articular cartilage of pelvis、骨盆骨或骨盆关节软骨骨肉瘤、骨盆骨、骶骨或尾骨或其关节软骨骨肉瘤、骨盆骨、骶骨和尾骨及其关节软骨骨肉瘤
缩写骨盆软骨肉瘤、骨盆部软骨肉瘤
别名骨盆软骨恶性肿瘤、骨盆关节软骨肉瘤、骨盆骨骼软骨肉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4N47 骨盆骨
XA6Z32髋臼XA8Y23骨盆XA82W3耻骨XA4VB9耻骨下支XA5FT5髂骨XA5L47坐骨XA1XZ3耻骨上支XA4743髂嵴组织病理
XA4743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XA4743小细胞骨肉瘤XA4743中心型骨肉瘤XA4743纤维母细胞性骨肉瘤XA4743皮质内骨肉瘤XA4743高级别表面骨肉瘤XA4743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XA4743骨外骨肉瘤XA4743骨内高分化骨肉瘤XA4743骨膜外骨肉瘤XA4743骨佩吉特病内的骨肉瘤XA4743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XA4743骨肉瘤,NOSXA4743骨膜骨肉瘤临床表现
XA4743慢性癌痛严重度
XA4743III期XA4743I期XA4743IV期XA4743II期其他严重度1
XA4743II级XA4743I级XA4743III级XA4743未定等级XA4743IV级其他严重度2
XA4743C 区域性疾病XA4743A 缓解/病愈XA4743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骨盆骨或骨盆关节软骨骨肉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骨盆骨或骨盆关节软骨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属于原发性骨肉瘤的解剖亚型。该肿瘤起源于骨盆骨骼中成骨系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可累及邻近关节软骨结构。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由于骨盆解剖结构复杂且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时多已进展至局部晚期。
病因学特征
-
细胞起源与遗传因素:
- 骨肉瘤本质上是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由恶性增殖的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构成。虽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知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Li-Fraumeni综合征伴TP53突变、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伴RB1缺失)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散发病例中常见体细胞性染色体复杂畸变。
-
分子生物学基础:
- 关键分子改变包括抑癌基因(TP53、RB1)失活和原癌基因(MYC、FOS)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活化促进肿瘤干细胞维持,mTOR通路失调驱动细胞代谢重编程。肿瘤微环境中VEGF、FGF等血管生成因子过表达,导致异常血管新生和血行转移倾向。
病理机制
-
肿瘤发生部位:
- 骨盆作为中轴骨与下肢骨的力学枢纽,其高代谢活性区域(如髂骨翼、髋臼生长板)更易发生恶性转化。肿瘤可沿骨小梁间隙浸润,破坏骨皮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并可通过直接蔓延侵犯盆腔脏器、神经血管束。
-
组织学特征:
- 典型表现为间变性梭形细胞背景中产生不规则花边状骨样基质。根据WHO分类可分为传统型(成骨型、软骨母细胞型、成纤维型)、毛细血管扩张型和小细胞型等亚型。组织学分级主要依据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性和基质产生模式。
-
侵袭与转移:
- 具有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确诊时约15-20%病例已存在微小转移灶。血行转移最常见于肺部(80%),其次为骨转移(10%)。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低于5%,但提示极差预后。肿瘤细胞可通过表达CXCR4等归巢受体实现定向转移。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基于当前可获取的公开资料整理而成,未直接引用任何单一文献来源。对于深入研究本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建议查阅相关专业期刊文章或权威医学教材以获取更详尽的信息。
请注意,上述信息侧重于提供关于骨盆骨或骨盆关节软骨骨肉瘤的基本医学背景知识,而不包含具体的治疗方法或预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