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of brain

更新时间:2025-06-18 12:06:22
编码2A00.00

关键词

索引词Glioblastoma of brain、脑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NOS、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未特指部位的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未特指部位的畸形细胞肉瘤、脑神经胶质肉瘤、未特指部位伴肉瘤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 [possible translation]、未特指部位伴肉瘤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未特指部位的成胶质细胞瘤、未特指部位的原始极性成胶质细胞瘤、极性恶性胶质瘤、未特指部位极性胶质母细胞瘤、未特指部位极性成胶质细胞瘤、未特指部位的胶质母细胞瘤
同义词glioblastoma NOS
缩写GBM
别名脑胶母细胞瘤、胶质肉瘤、大脑胶质母细胞瘤

(2A00.00)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头痛

    • 高发(90%-100%),多因颅内压增高引起,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清晨加重。
    • 伴随恶心、呕吐(70%-90%),典型喷射性呕吐提示脑干受压。
  2. 癫痫发作

    • 约30%-50%患者出现,局灶性癫痫(如单侧肢体抽搐)更常见,全身性癫痫较少见(10%-15%)。
    • 肿瘤累及皮层或颞叶时发生率更高。
  3.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 运动障碍:偏瘫或肢体无力(60%-70%),多见于额叶或顶叶受累。
    • 语言障碍:失语或言语不清(40%-50%),常见于优势半球肿瘤。
    • 视觉障碍:视野缺损或复视(20%-30%),与枕叶或视通路受累相关。

非特异性症状

  1. 认知功能下降
    •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30%-40%),与额叶或颞叶广泛浸润有关。
    • 严重者可出现人格改变或精神症状(如淡漠、易激惹)(15%-2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颅内压增高体征

    • 视乳头水肿(60%-80%),眼底检查可见视盘边界模糊、静脉充血。
    •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晚期病例中20%-30%)。
  2.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偏身感觉障碍(50%-60%),表现为触觉、痛觉减退或异常。
    • 病理反射阳性(如Babinski征)(40%-50%)。

影像学特征

  1. MRI表现

    • 混杂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伴坏死、出血(80%-90%)。
    • 强化模式:不规则环形强化(“花环样”强化),强化壁厚薄不均(高发,90%-95%)。
    • 浸润性生长:跨中线侵犯(如胼胝体受累呈“蝴蝶征”)(40%-50%)。
  2. DWI/ADC

    • 肿瘤实质区弥散受限(DWI高信号,ADC低信号)(70%-80%),提示细胞密度高。
  3. MRS表现

    • Cho/NAA比值升高(>2.0),Lip-Lac峰显著(90%-95%),提示恶性代谢特征。

实验室特征

  1. 组织病理学

    • GFAP阳性(星形细胞起源标志)(95%-100%),Ki-67增殖指数高(通常>20%)。
  2. 分子标志物

    • IDH野生型(原发性GBM,80%-90%),EGFR扩增(40%-50%),MGMT启动子甲基化(30%-40%)。

参考文献

  1. 《中国癌症杂志》(2021)对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显示,头痛、局灶神经缺损为最常见症状。
  2. 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21)明确GBM的影像学强化特征及分子分型。
  3.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研究指出,MRI环形强化与肿瘤坏死程度高度相关(PMID: 32100123)。

:临床表现因肿瘤位置、分子亚型及宿主免疫状态差异显著。IDH野生型GBM进展更快,MGMT甲基化患者对替莫唑胺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