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癌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编码2B72.0
关键词
索引词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胃腺癌、胃未特指部位的弥漫型腺癌、胃未特指部位的肠型腺癌、皮革胃、leather bottle stomach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胃贲门部腺癌、胃体腺癌、胃幽门窦腺癌、累及胃交搭跨越部位的腺癌
同义词gastric adenocarcinoma、intestinal type adenocarcinoma of unspecified site of stomach、diffuse type adenocarcinoma of unspecified site of stomach
缩写胃腺Ca、GAC
别名胃腺恶性肿瘤、胃腺瘤、胃腺癌肿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7MC7 胃
XA56K7胃底XA4EC5幽门窦XA6P89胃幽门XA7UE1胃体XA4ML9胃小弯XA7WQ5胃大弯XA2828胃贲门组织病理
XA2828乳头状腺癌,NOSXA2828髓样癌,伴有淋巴样间质XA2828癌,弥漫型XA2828管状腺癌XA2828低粘着性癌XA2828顶细胞癌XA2828腺癌,肠型XA2828腺癌,伴有混合性亚型XA2828黏液表皮样癌XA2828印戒细胞癌XA2828肝样腺癌XA2828微乳头状癌,NOS临床表现
XA2828慢性癌痛严重度
XA2828III期XA2828I期XA2828IV期XA2828II期其他严重度1
XA2828II级XA2828I级XA2828III级XA2828未定等级XA2828IV级其他严重度2
XA2828C 区域性疾病XA2828A 缓解/病愈XA2828D 远处疾病XS05 B 局部疾病
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胃腺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胃腺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胃癌的主要类型。根据其组织学特征,胃腺癌可分为肠型和弥漫型两种主要亚型。该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常继发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密切相关。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胃腺癌易被忽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
病因学特征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是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关键致病因素。其慢性感染可诱导胃黏膜炎症反应,导致DNA损伤及表观遗传改变,最终驱动细胞恶性转化。
-
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 长期高盐饮食、大量摄入腌制/烟熏食品可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吸烟与酗酒亦被证实与胃癌发生呈正相关。
-
遗传因素:
- 约5-10%的病例存在家族聚集性,遗传性胃癌综合征(如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与CDH1基因突变相关,其他基因(如TP53、APC)的胚系突变也可能增加易感性。
-
其他潜在因素:
- 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直径≥2cm的胃腺瘤性息肉可进展为胃腺癌;既往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状态亦是危险因素。
- 职业暴露于石棉、镍等化学物质可能参与发病,但证据等级较低。
病理机制
-
组织学类型及其特点:
- 肠型腺癌:占主导亚型,呈腺管状或乳头状结构,细胞极性保留,常伴随肠上皮化生背景。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
- 弥漫型腺癌:以印戒细胞癌为典型,癌细胞孤立或呈小簇状浸润生长,广泛浸润胃壁时可形成“皮革胃”。此型侵袭性强,易发生腹膜播散。
-
分子生物学基础:
- 肠型腺癌多遵循“炎症-化生-癌变”序贯模式,涉及TP53、APC、KRAS等基因突变;弥漫型常与CDH1(E-cadherin)基因失活突变相关。异常激活的Wnt/β-catenin、EGFR/MAPK等信号通路共同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及治疗抵抗。
临床表现
-
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 早期可表现为上腹隐痛、早饱感、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期可见进行性体重下降、乏力、呕血或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
局部及转移性症状:
- 肿瘤侵犯贲门致吞咽困难,累及幽门可引发梗阻性呕吐;腹膜转移导致腹水,肝转移出现黄疸,骨转移引起病理性骨折等。
综上,胃腺癌的防治需结合危险因素控制(如根除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内镜监测及分子分型指导的个体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