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腹膜后纤维化Unspecified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编码FB51.4Z
关键词
索引词Retroperitoneal fibrosis、未特指的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RPF[腹膜后纤维化]、Ormond 病、奥蒙德病
缩写RPF
未特指的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CT/MRI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信号包块(包绕主动脉及髂血管),伴输尿管向中线移位及肾积水。
- 排除继发性病因:
- 通过组织活检或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肿瘤、IgG4相关疾病、药物性因素等继发性纤维化。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腰背部持续性钝痛(70%-90%)+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少尿等,60%-70%)。
- 全身症状:体重下降、低热、乏力(30%-50%)。
- 实验室指标异常:
- 炎症标志物:ESR > 20 mm/h 或 CRP > 10 mg/L(60%-80%)。
- 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 > 97 μmol/L(男)或 > 73 μmol/L(女)(50%-70%)。
- 典型临床表现: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膜后活检显示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无特异性肿瘤细胞或IgG4+浆细胞浸润(IgG4+细胞 < 10个/HPF)。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A[首选检查] --> B[CT扫描] A --> C[MRI] B --> D[特征:主动脉周软组织包块] C --> E[T2信号:急性期高信号/慢性期低信号] A --> F[次选检查] F --> G[超声:筛查肾积水] F --> H[IVU:显示输尿管狭窄]- CT/MRI判断逻辑:
- 阳性标准:包块包绕血管(>50%周径)+ 输尿管向中线移位。
- 活动性评估:T2高信号(MRI)提示活动性炎症,需积极抗炎治疗。
- 超声/IVU逻辑:
- 肾积水+输尿管扩张但无结石时,应高度怀疑RPF。
- CT/MRI判断逻辑:
-
实验室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I[核心指标] --> J[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I --> K[炎症标志物:ESR/CRP] I --> L[血常规:血红蛋白] M[鉴别指标] --> N[IgG4血清水平] M --> O[ANA/ANCA等自身抗体]- 异常结果逻辑:
- ESR/CRP升高 + 肾功能异常 → 支持活动期RPF诊断。
- IgG4 > 135 mg/dL → 需排查IgG4相关疾病。
- 异常结果逻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肾功能指标:
- 肌酐升高(>97 μmol/L):提示输尿管梗阻性肾病,需紧急解除梗阻(支架置入)。
- 尿素氮升高(>7.1 mmol/L):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监测尿量及电解质。
-
炎症标志物:
- ESR > 40 mm/h:提示疾病活动期,需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
- CRP > 50 mg/L:预示纤维化进展风险,建议每3个月复查影像学。
-
血常规异常:
- 血红蛋白 < 110 g/L:慢性病性贫血,与炎症因子抑制骨髓造血相关,补铁治疗无效。
-
免疫学检查:
- IgG4 > 135 mg/dL:需行组织活检排除IgG4相关疾病。
- ANA阳性:提示合并自身免疫病可能,需进一步排查。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MRI)是基石,病理活检为金标准。
- 关键鉴别:必须排除恶性肿瘤及IgG4相关疾病。
- 治疗监测:ESR/CRP动态变化是评估治疗反应的核心指标。
参考文献: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腹膜后纤维化诊断共识(2020)
- 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指南: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Management(2023)
- 《Radiology》: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diopathic RPF(2021)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腹膜后纤维化实验室评估路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