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凸Kypho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1:05:49
编码FA70.0

关键词

索引词Kyphosis、脊柱后凸、姿势性脊柱后凸、病因未明的脊柱后凸、原发性脊柱后凸、特发性脊柱后凸、病因明确的脊柱后凸、继发性脊柱后凸、神经源性脊柱后凸、松果体病性脊柱后凸、肌源性脊柱后凸、退行性脊柱后凸、表现为脊柱后凸的综合征、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感染后脊柱后凸、创伤后脊柱后凸、手术后脊柱后凸、平背综合征、平背、平背综合征,脊柱多部位、平背综合征,枕寰枢部、平背综合征,颈部、平背综合征,颈胸部、平背综合征,胸部、平背综合征,胸腰部、平背综合征,腰部、平背综合征,腰骶部、平背综合征,骶或骶尾部、姿势性脊柱后凸,脊柱多部位、姿势性脊柱后凸,枕-寰枢部、姿势性脊柱后凸,颈部、姿势性脊柱后凸,颈胸部、姿势性脊柱后凸,胸部、姿势性脊柱后凸,胸腰部、姿势性脊柱后凸,腰部、姿势性脊柱后凸,腰骶部、姿势性脊柱后凸,骶或骶尾部
同义词postural kyphosis
缩写PK、后凸
别名脊柱向后弯曲

(FA70.0) 脊柱后凸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背部疼痛

    • 持续性钝痛或活动后加重,常见于胸腰段(60%-80%),与椎旁肌肉代偿性劳损相关(默沙东诊疗手册)。
    • 严重者疼痛放射至肋间或腹部(15%-20%)。
  2. 姿势性疲劳与僵硬

    • 久坐或站立后背部僵硬感(70%-85%),晨起加重(休门氏病特征)。

非典型症状

  1. 呼吸受限
    • 重度后凸(Cobb角>80°)可压迫胸腔,表现为活动后气促(25%-35%),多见于先天性或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妙佑医疗国际)。
  2. 神经系统症状
    • 脊髓受压时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步态异常(5%-15%,多见于结核性或创伤性后凸)。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脊柱形态异常

    • 胸椎或胸腰段后凸隆起呈“驼峰”样(100%),Cobb角≥50°(X线诊断标准)。
    • 肩胛骨不对称、头颈前倾(80%-90%)。
  2. 椎体结构性改变

    • 椎体楔形变(先天性或骨质疏松性后凸,70%-90%),椎间隙前窄后宽(退行性后凸,60%-80%)。

非典型体征

  1. 代偿性前凸
    • 腰椎或颈椎生理前凸增加以维持平衡(40%-60%)。
  2. 肌张力异常
    • 胸背伸肌群萎缩(神经肌肉源性后凸,30%-50%)。

影像学特征

  1. X线表现

    • 胸椎后凸角>50°(确诊依据,100%),椎体终板不规则(休门氏病,80%-90%)。
    • 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后凸,50%-70%)。
  2. MRI/CT表现

    • 脊髓受压(T2加权像高信号,10%-20%),椎管狭窄(退行性后凸,30%-40%)。

实验室特征

  1. 骨代谢指标
    • 骨质疏松性后凸:血清钙、磷正常,25-羟维生素D降低(60%-80%),骨密度T值≤-2.5(WHO标准)。
  2. 炎症标志物
    • 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后凸:HLA-B27阳性(90%-95%),CRP/ESR升高(活动期,70%-85%)。

流行病学数据

  • 年龄分布:青少年特发性后凸患病率0.4%-4.5%(默沙东诊疗手册),老年骨质疏松性后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达15%-30%(豆丁网流行病学数据)。
  • 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1),尤其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妙佑医疗国际)。

参考文献

  1. 默沙东诊疗手册(脊柱后凸章节)。
  2. 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脊柱畸形诊疗指南。
  3. 豆丁网《脊柱后凸大数据分析与临床预后预测》流行病学数据。

注:临床表现及几率因病因(先天性/退行性/感染性)及病程阶段而异。重度后凸(Cobb角>80°)需警惕心肺功能损害及神经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