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骨疲劳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 of vertebra
编码FA72.3
关键词
索引词Fatigue fracture of vertebra、椎骨疲劳性骨折、疲劳性椎骨骨折,部位未特指的、椎骨应力性骨折
同义词Stress fracture of vertebra、fatigue fracture of vertebra, site unspecified
缩写VFF
别名应力性椎骨骨折、微小骨折、脊柱应力性骨折、椎体应力性骨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7MS2 脊椎
XA1WL4第四胸椎棘突XA8AX7第一腰椎弓XA9A53第四腰椎XA28A7第五胸椎弓XA5W02齿突XA38A4第四腰椎棘突XA2W05第三颈椎XA7UP5第一胸椎弓XA62Y3第七胸椎体XA5886第五腰椎体XA8W16第六颈椎弓XA3G24第三腰椎弓XA2D62第十二胸椎棘突XA24X7第四颈椎弓XA91J0第十一胸椎体XA60Z0第六颈椎棘突XA59Y3第七胸椎XA9N69第九胸椎弓XA2VV9第二胸椎弓XA3RE9第四颈椎XA7CH7第四腰椎弓XA98R9第十一胸椎弓XA2GH9第二腰椎XA3PL7第八胸椎弓XA41U9第三胸椎棘突XA5SW1第九胸椎棘突XA3F93第一胸椎XA6T61第二胸椎棘突XA1R53第六胸椎棘突XA0C31第四胸椎XA7LF7第十胸椎弓XA5S79第六颈椎XA0AV7第十胸椎XA9641第五腰椎XA54G1第七胸椎弓XA2JV2第五腰椎弓XA45S2第六胸椎XA3GT0第四颈椎体XA0TL0第三腰椎体XA1Z15第三胸椎XA8NQ5第八胸椎XA1BS2第五颈椎体XA3291第一腰椎XA0449第五胸椎棘突XA1CQ7第七胸椎棘突XA7122第十胸椎棘突XA9Q12第六颈椎体XA7T69第十一胸椎XA3N97第三腰椎XA22W3第四胸椎弓XA8PH0第一胸椎体XA51V4第三颈椎弓XA2X21第九胸椎体XA69W5第十二胸椎XA5079第二腰椎体XA8W59第五胸椎体XA3PH5第五胸椎XA5JX9第八胸椎体XA2FY7第五颈椎棘突XA1401第十二胸体XA0KQ4第一颈椎后弓XA1AX4第一胸椎棘突XA9C12第五颈椎XA9E61第一腰椎体XA6E88胸椎XA8QS0第二胸椎XA2SM3第三胸椎弓XA92Q6第十一胸椎棘突XA34U8第七颈椎XA1JS3第七颈椎体XA4U01第一腰椎棘突XA35A0第三胸椎体XA9ZW8颈椎XA4V28尾骨XA14W3骶骨XA1PJ5第五颈椎弓XA4UV1第三颈椎体XA8CG0第三颈椎棘突XA0YY2第六胸椎体XA15N3第十二胸椎弓XA75V3第四颈椎棘突XA1304第一颈椎侧块XA29X2第六胸椎弓XA2XE8寰椎XA3J42第四胸椎体XA3E70第九胸椎XA6VP6第十胸椎体XA3Z42第二胸椎体XA1SD8第八胸椎棘突XA4PS3第五腰椎棘突XA52T1第二腰椎棘突XA91D7第七颈椎突起XA80X7第三腰椎棘突XA05M5第七颈椎弓XA0D60腰椎XA4145第四腰椎体XA24M1第二腰椎弓XA17N0枢椎具有病因
FB83.1 骨质疏松
FB83.12废用性骨质疏松FB83.11绝经后骨质疏松FB83.10绝经前特发性骨质疏松FB83.1Y其他特指的骨质疏松FB83.1Z未特指的骨质疏松FB83.13药物性骨质疏松FB83.14吸收障碍引起的骨质疏松椎骨疲劳性骨折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椎骨疲劳性骨折,又称为应力性骨折或微小骨折,是指由于长期重复承受超过骨骼耐受限度的应力而导致的椎体损伤。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那些进行高强度、长时间重复活动的人群中,特别是在运动量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在早期阶段,X光片可能无法显示明显异常,但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可导致完全性骨折。与其他类型的骨折不同,椎骨疲劳性骨折没有明显的外伤史。
病因学特征
-
生物力学机制:
- 椎骨疲劳性骨折的发生主要与局部过度且持续的机械负荷相关,这些负荷超过了椎体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阈值。在初期,骨组织会试图通过修复来适应这种额外的压力,但如果负荷继续存在,会导致骨吸收增加并超过骨修复过程,最终形成骨折。
- 常见于运动员、军事训练人员等需要频繁参与高负荷体力活动的个体。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密度降低,更容易发生此类骨折。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生理性因素:包括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年龄(青春期和老年期为高发年龄段)、遗传背景以及营养状态(如维生素D缺乏)。
- 病理性因素:骨质疏松症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其他还包括代谢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使用类固醇药物以及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病理机制
-
骨小梁变化:
- 初始阶段,过度应力作用下首先出现的是骨小梁细微断裂,并伴随有局部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如果此时能够减少或停止导致骨折的应力,则可以启动正常的修复过程。
- 但是,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这一修复过程会被打断,导致更多的骨质丢失和结构破坏,最终形成临床上可见的骨折线。
-
骨折模式:
- 椎骨疲劳性骨折通常表现为椎体前部的楔形改变或整个椎体的高度压缩减少。影像学上可能仅显示出轻微的不规则区域或硬化带,在急性期则可能观察到典型的骨折线。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疼痛: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起初可能是轻微不适感,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的程度。位置多位于背部或腰部,随体位改变而加剧。
- 活动受限: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脊柱弯曲度增加或者直立困难的情况。
- 无明显外伤史:与急性创伤引起的骨折不同,这类骨折往往没有明确的受伤事件作为直接原因。
参考文献:根据上述搜索结果整理而成,资料来源于多家健康科普网站及专业医疗机构发布的信息。请注意,虽然提供的信息基于现有医学知识,但对于具体病例,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