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循环Rapid cycling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6A80.5

关键词

索引词Rapid cycling、快速循环
缩写RC、FC
别名快速循环性双相障碍、快速转换型双相障碍、快速波动型双相障碍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未特指严重程度的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轻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混合性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性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性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未特指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轻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未特指严重程度的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轻躁狂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未特指的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最近为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

快速循环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特征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快速循环是双相障碍I型或II型的一个亚型,其特点在于过去12个月内患者经历了至少4次明确符合诊断标准的情感发作(躁狂、轻躁狂或抑郁)。这些情绪发作需存在明确界限期或缓解期,可以从一个极性转换到另一个极性,或者在完全缓解期之间发生。部分症状期的持续时间可能不符合典型发作标准,尤其是抑郁期可能仅持续数天。当抑郁和躁狂症状在24小时内交替出现时,应优先考虑混合发作而非快速循环。


病因学特征

  1. 遗传因素

    • 部分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个体存在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机制。
    • 部分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快速循环表型相关,但尚未发现特异性风险基因。
  2. 神经生物学机制

    • 神经递质失衡:涉及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活动。
    • 脑区功能失调前额叶-丘脑-纹状体环路功能障碍与情绪调节失常相关。
  3. 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

    • 重大压力事件、物质使用障碍等可能触发快速循环。
    • 低质量社会支持系统可能加剧症状波动。

病理机制

  1. 情绪调节网络紊乱

    • 涉及前额叶皮质对边缘系统的调控功能受损,导致情绪状态切换阈值降低。
    • 神经影像学显示基底节和丘脑的功能连接异常,而非海马体结构差异。
  2. 昼夜节律失常

    • 核心体温节律和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与情绪转换相关,而非单纯睡眠模式改变。

临床表现

  1. 情绪波动特征

    • 情绪状态转变最短间隔为数天单日内的剧烈波动需排除混合特征
  2. 伴随症状

    • 躁狂期易出现判断力下降导致的高风险行为抑郁期躯体症状更显著
    • 认知功能波动常伴随情绪周期变化。

参考文献:
(保持原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