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发作突出的焦虑症状Prominent anxiety symptoms in mood episodes
编码6A80.0
关键词
索引词Prominent anxiety symptoms in mood episodes、心境障碍发作突出的焦虑症状
缩写MDAS、心境障碍焦虑症状
别名心境障碍中的焦虑症状、情感障碍发作时的焦虑症状、情绪障碍中的焦虑表现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具有病因
--
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重度,伴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未特指严重程度的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轻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重度,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性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性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轻度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发作未特指严重程度--
单次发作抑郁障碍,轻度--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中度,不伴精神症状--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发作--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
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轻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未特指严重程度的抑郁发作--
单次发作抑郁障碍,未特指严重程度--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中度,伴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
双相II型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心境障碍发作突出的焦虑症状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心境障碍发作突出的焦虑症状是指在当前抑郁、躁狂、混合性或低躁狂发作期间,患者表现出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这些焦虑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感到紧张、无法控制担忧的想法、担心可怕的事情发生、难以放松、运动紧张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心悸、出汗等)。如果在抑郁或混合发作期间出现惊恐发作,则需要单独记录。
病因学特征
-
生物学因素:
- 心境障碍中的焦虑症状可能与脑内生物胺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衡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焦虑症状。
- 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家族史中有心境障碍或焦虑障碍的个体患病风险较高。
-
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促发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亲人去世、重大疾病等)会增加心境障碍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
- 个性特质如完美主义、过度责任感等也可能增加个体对焦虑症状的易感性。
病理机制
-
神经递质失衡:
- 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这些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以导致情绪波动和焦虑症状的产生。
- 例如,五羟色胺水平降低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密切相关,而多巴胺水平的变化则可能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情感表现。
-
应激反应:
- 应激反应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长期的HPA轴激活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从而加剧焦虑症状。
- 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功能紊乱也会导致焦虑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等。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焦虑症状:感到紧张不安、无法控制担忧的想法、害怕糟糕的事情会发生、难以放松、运动紧张。
- 自主神经症状:心悸、出汗、颤抖、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等。
- 认知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困难等。
- 行为症状:避免某些情境或活动,因为它们可能引发焦虑。
参考文献:
- 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丁香园)
- 心境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人人文库)
- 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的研究进展
-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请注意,以上信息基于现有医学文献和研究成果整理而成,具体诊断和治疗建议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