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肠系膜动脉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mesenteric artery
编码NB90.3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mesenteric artery、未特指的肠系膜动脉损伤、肠系膜动脉损伤、肠系膜动脉创伤
缩写未特指肠系膜动脉损伤、肠系膜动脉伤
别名肠系膜血管损伤
(NB90.3Z)未特指的肠系膜动脉损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急性剧烈腹痛:
- 突发脐周或右下腹持续性绞痛,常伴随腹膜刺激症状(如腹肌紧张、压痛),发生率高(70%-90%)。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钝挫伤或穿透性损伤均可引发。
- 文献来源:《外科急诊学》、《腹部外科学》中描述腹痛为早期主要表现。
-
恶心、呕吐:
- 因肠缺血或腹腔内出血刺激胃肠道,出现反射性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常见(60%-80%)。
- 文献来源:衡水肛肠胃病医院资料提及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肠系膜受累率为2.5%。
-
腹胀与腹泻/血便:
- 损伤导致肠蠕动减弱或肠壁缺血,出现腹胀;严重者可有血便(10%-20%)。
- 文献来源:急性肠系膜缺血共识指出约35%-48%患者出现腹泻。
非典型症状
- 低血压与休克:
- 腹腔内出血或广泛肠缺血导致循环衰竭,发生率低(10%-30%),但提示病情危重。
- 文献来源:人人文库资料强调低血容量性休克为晚期表现。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腹膜刺激征:
- 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60%-80%),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 文献来源:肠系膜血管损伤手术探查中常见腹膜炎症表现。
-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肠缺血导致肠麻痹,发生率高(70%-90%)。
- 文献来源:《血管外科学》描述肠鸣音变化为缺血性肠病标志。
-
腹部膨隆与移动性浊音:
- 腹腔内出血或肠梗阻时可见,发生率中等(30%-50%)。
非典型体征
- 发热与心动过速:
- 晚期合并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时出现(20%-40%)。
- 文献来源:京东健康资料提及感染性休克为死亡主因。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
CT血管造影(CTA):
- 显示肠系膜动脉管壁不连续、造影剂外渗或血栓形成,诊断敏感性高(85%-95%)。
- 文献来源:2020年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共识推荐CTA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
腹腔穿刺:
- 血性腹水提示腹腔内出血,阳性率约90%,但特异性较低。
-
实验室检查:
- D-二聚体升高(70%-90%):提示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
- 代谢性酸中毒(40%-60%):广泛肠缺血时乳酸水平升高。
注:临床表现因损伤机制(钝挫伤/穿透伤)及合并症(如动脉硬化)而异。及时手术干预可降低肠坏死风险,延误治疗者死亡率显著升高(文献报道高达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