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臂丛神经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brachial plexus

更新时间:2025-06-19 04:37:02
编码NA41.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rachial plexus、未特指的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创伤性臂丛损害
缩写BP-Injury、Brachial-Plexus-Injury
别名臂丛损伤、臂丛神经受损、臂丛损害

未特指的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电生理检查阳性
      • 神经传导速度(NCV)显示损伤神经支配区传导速度下降≥30%(与健侧对比)。
      • 肌电图(EMG)检测到损伤区域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提示去神经支配)。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组合
      •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肩外展/肘屈曲/手抓握力减退)。
      • 损伤支配区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
      • 客观体征:肌力测试≤3级(MRC分级)或反射减弱。
    • 影像学排除其他病因
      • MRI/CT脊髓造影排除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或占位性病变。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创伤或压迫病史
      • 近期颈肩部外伤史(交通事故、产伤)或持续性压迫史(如背包麻痹)。
    • 神经再生证据
      • Tinel征阳性(叩击神经径路出现放射性麻痛)。
      • EMG检测到新生运动单位电位(提示轴突再生)。
    • 特殊临床表现
      • Horner综合征(下干损伤)。
      • 自主神经紊乱(皮肤温度异常、少汗)。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臂丛神经损伤评估] --> B[临床检查]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运动功能测试] B --> B2[感觉功能评估] B --> B3[反射检查] C --> C1[神经传导速度 NCV] C --> C2[肌电图 EMG] D --> D1[MRI神经成像] D --> D2[CT脊髓造影] D --> D3[X线平片]

  2. 判断逻辑

    • 神经传导速度(NCV)
      • 速度下降>30%提示髓鞘损伤(神经失用),振幅下降>50%提示轴突损伤。
      • 需双侧对比,排除个体差异。
    • 肌电图(EMG)
      • 静息状态自发电位→轴突断裂;募集反应减少→神经支配不全。
      • 结合NCV区分神经失用(仅传导阻滞)与轴突断裂(伴沃勒变性)。
    • MRI/CT脊髓造影
      • T2加权像神经根高信号→炎症/水肿;神经根缺失→撕脱伤。
      • 需与健侧对比,避免假阳性。
    • X线平片
      • 发现颈肋、锁骨骨折→机械性压迫病因。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电生理检查

    • NCV延迟(<40 m/s)
      • 意义:髓鞘损伤(神经失用),预后较好(3-6周恢复)。
      • 处理: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2)+ 物理治疗。
    • EMG纤颤电位
      • 意义:轴突断裂(axonotmesis),需3-6个月再生修复。
      • 处理:定期EMG随访再生进度,6个月无改善需手术探查。
  2. 影像学检查

    • MRI神经根增粗/强化
      • 意义:创伤性神经炎或Parsonage-Turner综合征。
      • 处理: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CT脊髓造影神经根袖缺失
      • 意义:神经根撕脱(neurotmesis),无法自愈。
      • 处理:3月内行神经移位术(膈神经/肋间神经移植)。
  3. 炎症标志物(非必需)

    • CRP/ESR升高
      • 意义:提示感染性或免疫性神经炎(如放射性神经炎)。
      • 处理:排查感染源或启动免疫调节治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
    • 电生理(NCV+EMG)阳性 + 典型临床表现 → 确诊。
    • 影像学显示神经根撕脱 → 直接确诊(无需电生理)。
  2. 鉴别重点
    • MRI排除颈椎病、Pancoast瘤等压迫病因。
    • EMG鉴别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
  3. 预后判断
    • 神经失用:3-6周功能恢复。
    • 轴突断裂:再生速度≈1 mm/天,需定期EMG监测。

参考文献

  •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周围神经损伤诊疗指南》(2023)
  • 国际周围神经学会《臂丛损伤管理共识》(2021)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第5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