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病毒性肠道感染Unspecified Viral intestinal infections
编码1A2Z
关键词
索引词Viral intestinal infections、未特指的病毒性肠道感染、急性感染性病毒性胃肠炎、婴儿胃肠炎病毒、婴儿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病毒性痢疾、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肠炎NOS、病毒性胃肠炎NOS、病毒性胃肠病NOS、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
缩写未特指病毒性肠炎、未特指肠道病毒感染、未特指肠胃炎
别名病毒性肠炎-未特指、肠胃炎-病毒性-未特指、Viral-gastroenteritis-unspecified
未特指的病毒性肠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组合:
- 急性起病(≤72小时)的腹泻(水样便≥3次/日)伴呕吐或恶心。
- 排除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
- 粪便病毒学证据:
- RT-PCR检测粪便样本呈病毒核酸阳性(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但未明确具体病毒分型。
- 典型临床表现组合: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症状组合:
- 腹痛(脐周绞痛) + 低热(<38.5℃) + 肠鸣音亢进。
- 脱水体征(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尿量减少)。
- 流行病学特征:
- 群体性暴发(托幼机构/养老院等密闭场所)。
- 发病前72小时有可疑食物/水源暴露史(如生食贝类、未消毒饮用水)。
- 病程特征:
- 自限性病程(3-7天),免疫正常者无并发症。
- 症状组合: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典型临床表现 + 粪便病毒核酸阳性。
- 高度疑似:满足典型临床表现 + ≥2项支持条件(需排除其他病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常规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鉴别诊断检查]
B --> B1(粪便RT-PCR) B --> B2(病毒抗原检测)
C --> C1(血常规) C --> C2(电解质) C --> C3(肝功能)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腹部X线)
E --> E1(粪便培养) E --> E2(艰难梭菌毒素检测)
判断逻辑:
- 粪便RT-PCR:
- 阳性:支持病毒感染,但未分型符合"未特指"定义;阴性需排查其他病原体。
- 血常规:
- 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 支持病毒感染。
- 腹部超声:
- 肠壁轻度水肿 +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排除急腹症(如阑尾炎)。
- 粪便培养:
- 阴性结果强化病毒性感染可能性(排除沙门菌/志贺菌等)。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粪便RT-PCR | 阴性 | 阳性提示病毒感染,但未分型需结合临床判断 | 支持诊断,无需抗病毒治疗 |
血常规-WBC | 4-10×10⁹/L | <4×10⁹/L提示病毒抑制骨髓;>10×10⁹/L需排查细菌混合感染 | 升高则加做CRP/降钙素原 |
血钾 | 3.5-5.0 mmol/L | <3.5 mmol/L提示呕吐/腹泻致低钾,可致心律失常 | 口服/静脉补钾,监测心电图 |
血钠 | 135-145 mmol/L | <135 mmol/L提示脱水稀释性低钠;>145 mmol/L提示浓缩性高钠 | 调整补液方案(低渗/等渗液) |
ALT/AST | <40 U/L | 轻度升高(<80 U/L)提示病毒血症累及肝脏 | 护肝治疗,监测肝功 |
粪便白细胞 | 0-2/HPF | >5/HPF需警惕细菌感染 | 加做粪便培养及药敏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急性水样泻+病毒核酸阳性为基石,结合自限性病程和群体暴露史。
- 辅助检查重点:
- 首选粪便RT-PCR(敏感度>90%)
- 血常规+电解质评估脱水及并发症风险
- 影像学仅用于排除急腹症
- 实验室解读关键:
- 低钾/低钠提示需积极补液纠酸
- 肝酶轻度升高无需过度干预
参考文献:
- WHO《腹泻病防治指南》(2017)
-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版)》
- ESPGHAN《儿童急性胃肠炎管理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