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晚期梅毒Unspecified Late syphilis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1A62.Z

关键词

索引词Late syphilis、未特指的晚期梅毒、晚期梅毒、晚期梅毒,未特指的、晚期三期梅毒、三期梅毒
缩写WZDM
别名三期梅毒-未特指、未指定晚期梅毒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
GB42 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GB42.0白蛋白尿,A2级
GB42.Y其他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GB42.Z未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GB42.1白蛋白尿,A3级
GB42.1肾炎综合征
GB42.1其他特指的肾小球疾病
GB42.1未特指的肾小球疾病

未特指的晚期梅毒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晚期梅毒是指感染苍白密螺旋体两年后,临床表现不符合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或其他器官特异性晚期梅毒诊断标准的病程阶段。血清学检测呈持续阳性反应,病原体处于低复制状态导致传染性显著降低。本病可引发多系统慢性炎性反应,但缺乏特征性器官损伤的定位证据。


病因学特征

  1. 感染源

    • 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亚种引起的慢性感染,主要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传染性皮损分泌物传播,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18周后。
    • 未经规范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中,约15-40%在感染后1-30年可能发展为晚期梅毒,其中部分病例因缺乏典型靶器官损害而归入未特指类型。
  2. 病理机制

    • 螺旋体通过血液及淋巴系统全身播散后,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肉芽肿形成。
    • 晚期阶段以组织破坏性病变为主,病原体数量显著减少但持续激活免疫反应,形成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病理机制

  1. 系统性血管病变

    • 血管滋养管炎症可导致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破坏,但未达到心血管梅毒的确诊标准。这种血管病变可能累及中小动脉,引起局部缺血性改变。
  2. 潜在神经系统受累

    • 脑脊液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升高,但无明确脑膜炎或实质性神经损害证据。这种亚临床感染状态可能持续数年。
  3. 多器官炎性反应

    • 树胶样肿为典型病理改变,镜下可见中央凝固性坏死、周围栅栏状组织细胞及外层淋巴细胞浸润。这种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器官,但未造成特异性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 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 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消耗性表现
    • 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有弹性
  2. 皮肤黏膜损害

    • 结节溃疡性损害:多发生于四肢伸侧,呈铜红色浸润性结节,破溃后形成凿缘性溃疡
    • 近关节结节:肘、膝关节附近出现质硬皮下结节
  3. 潜在器官受累征象

    • 轻度骨压痛(骨膜炎表现)
    • 虹膜睫状体炎等眼部非特异性炎症
    • 肝脾肿大伴轻度肝功能异常
  4. 血清学异常特征

    • 非螺旋体试验(如RPR)滴度通常≤1:8
    • 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如TPPA)持续阳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