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螨虫侵染Unspecified Infestation by mit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46:47
编码1G07.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station by mites、未特指的螨虫侵染、螨虫侵染、螨虫侵染NOS、螨虫病
缩写未特指螨虫侵染、未特指螨虫感染
别名螨虫感染-未特指、螨虫侵染-未特指、螨虫病-未特指、Unspecified-mite-infection、Unspecified-mite-infestation

未特指的螨虫侵染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皮肤刮取物显微镜检查(矿物油法)检出螨虫成虫、幼虫或虫卵。
      • 皮肤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毛囊或表皮层内寄生螨虫结构。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夜间加重的剧烈瘙痒(≥80%病例)伴特征性皮损:
      • 疥螨:指缝、腕部隧道样线状丘疹(30-50%)
      • 蠕形螨:鼻翼/颧部毛囊性丘疹(60-80%)
      • 继发感染体征:脓疱、蜂窝织炎(10-20%)
    • 高危因素
      • 集体居住史(养老院/宿舍)或免疫抑制状态(HIV/糖皮质激素使用)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夜间瘙痒 + 特征性皮损分布
      • 杀螨治疗(如5%扑灭司林)后症状显著缓解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评估] A --> D[继发感染检测] B --> B1(皮肤刮片镜检) B --> B2(胶带粘贴法) B --> B3(皮肤活检) C --> C1(血清总IgE) C --> C2(血嗜酸性粒细胞) D --> D1(脓液培养) D --> D2(药敏试验)

判断逻辑

  1. 皮肤刮片镜检(首选):

    • 阳性(检出螨体/虫卵)→ 确诊侵染
    • 阴性但高临床疑似 → 重复采样或升级至皮肤活检
  2. 胶带粘贴法(适用面部蠕形螨):

    • 鼻翼胶带粘贴后镜检,>5只螨虫/cm²具诊断意义
  3. 皮肤活检(金标准确认):

    • 真皮层发现虫体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确诊
  4. 炎症标志物

    • IgE>150 IU/mL + 嗜酸粒细胞>5% → 支持超敏反应型侵染
  5. 脓液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 需同步抗生素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皮肤刮片镜检 阴性 阳性:直接确诊螨虫侵染,提示需立即杀虫治疗
血清总IgE <100 IU/mL >150 IU/mL:提示Th2型超敏反应,需抗组胺药物干预
血嗜酸性粒细胞 0.5-5% >5%:提示寄生虫相关免疫应答,需评估侵染范围
脓液培养 无致病菌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提示继发感染,需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皮肤组织病理 无虫体及炎症浸润 发现螨体+嗜酸粒细胞浸润:确诊深部侵染,需系统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镜检/活检),结合特征性夜间瘙痒及皮损分布。
  • 辅助检查流程:首选无创刮片镜检,阴性时升级活检;免疫指标(IgE/嗜酸粒细胞)评估过敏状态。
  • 实验室异常解读
    • 病原学阳性 → 立即杀虫治疗
    • IgE显著升高 → 联合抗过敏治疗
    • 细菌培养阳性 → 同步抗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1. WHO《体表寄生虫病诊断指南》(2023)
  2. CDC《疥疮诊断与治疗规范》
  3. 《临床皮肤病学》(Rook's Textbook, 10th ed)
  4. J Am Acad Dermatol:蠕形螨病诊疗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