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早期梅毒Unspecified Early syphil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46:56
编码1A61.Z

关键词

索引词Early syphilis、未特指的早期梅毒、早期梅毒、获得性梅毒导致的死亡,小于2岁、早期梅毒,未特指的、获得性梅毒、配偶性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NOS、获得性梅毒NOS、器官梅毒、全身梅毒、器质性梅毒、苍白密螺旋体感染NOS
缩写ETS
别名早梅、初期梅毒-未特指、初梅-未特指、一期或二期梅毒-未特指

未特指的早期梅毒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病原学直接检测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从硬下疳、皮疹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中观察到活动的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 PCR检测:检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DNA(如polA基因)。
  2. 必须条件

    • 血清学检测阳性
      •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如RPR、VDRL)阳性,且滴度≥1:8(急性期)。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如TPPA、FTA-ABS)阳性。
  3. 支持条件

    • 典型临床表现(符合至少1项):
      • 无痛性硬下疳(生殖器/肛周/口腔溃疡,基底硬如软骨)。
      • 全身性皮疹(斑丘疹、鳞屑性皮疹,尤其手掌/足底)。
      • 黏膜扁平湿疣(口咽部/生殖器)。
    • 流行病学史
      • 性接触史(尤其高危性行为,如无保护性交或多性伴侣)。
    • 时间限定
      • 感染时间≤2年(早期潜伏梅毒需结合血清学动态变化判断)。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未特指的早期梅毒检查
    ├── 病原学检查
    │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 └── PCR检测
    ├── 血清学检查
    │ ├── 非螺旋体试验(RPR/VDRL)
    │ └── 螺旋体特异性试验(TPPA/FTA-ABS)
    └── 影像学检查(仅需时)
    ├── X线(骨膜炎筛查)
    └── 超声(淋巴结评估)

  2. 判断逻辑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 阳性:直接确诊梅毒,需立即治疗。
      • 阴性:不能排除诊断(可能因取样不当或病灶愈合),需结合血清学。
    • RPR与TPPA联合解读
      • RPR阳性+TPPA阳性:确诊活动性梅毒。
      • RPR阴性+TPPA阳性:可能为既往感染或极早期感染,需动态监测。
      • RPR假阳性(妊娠、自身免疫病):需TPPA验证。
    • PCR检测
      • 适用于血清学不确定或免疫抑制患者,阳性结果支持现症感染。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血清学检测

    • RPR/VDRL滴度
      • 正常值:阴性(<1:1)。
      • 异常意义:
      • ≥1:8:提示活动性感染(需治疗)。
      • 治疗后下降≥4倍:提示治疗有效。
      • 持续低滴度(1:1-1:4):可能为血清固定(需排除神经梅毒)。
    • TPPA/FTA-ABS
      • 正常值:阴性。
      • 异常意义:终生阳性,仅用于确诊而非疗效评估。
  2.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
      • 正常值:<10 mg/L。
      • 异常意义:>50 mg/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二期梅毒常见)。
  3.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
      • 正常值:4-10×10⁹/L。
      • 异常意义:轻度升高(二期梅毒),显著升高需排除合并感染。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原学检测(暗视野/PCR)为金标准,血清学联合检测(RPR+TPPA)为临床主要依据。
  • 辅助检查重点:优先完成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尤其有皮损者),血清学动态监测用于疗效评估。
  • 实验室解读:RPR滴度变化反映疾病活动性,TPPA阳性仅提示暴露史,不可用于复发判断。

参考文献

  • WHO《性传播感染管理指南》(2023)
  • CDC《梅毒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 《中国梅毒诊疗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