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未特指的Unspecified Chronic hepatitis B
编码1E51.0Z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hepatitis B、慢性乙型肝炎,未特指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NOS、慢性乙型肝炎不伴δ因子、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NOS、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缩写慢性乙肝、CHB
别名慢乙肝炎、慢性-B-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未特指的(1E51.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血清学检测阳性持续>6个月:
- HBsAg阳性(必须)
- HBV DNA阳性(病毒载量>2,000 IU/mL)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肝活检显示炎症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METAVIR评分系统)
- 血清学检测阳性持续>6个月: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病程>6个月的HBV感染证据
- 排除其他肝脏疾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存在以下至少1项:
- ALT/AST反复或持续升高(>正常值上限1.5倍)
- 肝脏影像学异常(超声示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 典型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毒学特征:
- HBeAg阳性(传染性标志)
- HBV基因型(B/C型更易慢性化)
- 宿主因素:
- 母婴传播史或高危暴露史(输血/针刺)
- HLA-DRB1*07等易感基因型
- 血清标志物:
- 白蛋白≤35 g/L 或 血小板<100×10⁹/L(肝硬化提示)
- AFP>20 ng/mL(肝癌风险指标)
- 病毒学特征: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慢性乙肝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肝功能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病理学检查]
B --> B1(HBsAg)
B --> B2(HBV DNA)
B --> B3(HBeAg/抗-HBe)
C --> C1(ALT/AST)
C --> C2(白蛋白/球蛋白)
C --> C3(凝血酶原时间)
D --> D1(腹部超声)
D --> D2(肝脏弹性成像)
D --> D3(CT/MRI)
E --> E1(肝活检)
判断逻辑:
-
病原学检测:
- HBsAg阳性→确诊感染基础
- HBV DNA载量:
- >20,000 IU/mL→免疫活动期(需治疗)
- <2,000 IU/mL→非活动携带状态(监测)
- HBeAg状态:阳性=高传染性,阴性伴抗-HBe=低复制期
-
肝功能评估:
- ALT/AST升高:>40 U/L提示肝细胞损伤,需结合病毒载量
- 白蛋白<35 g/L→肝脏合成功能下降
- PT延长>3秒→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回声增粗→纤维化早期(灵敏度60%)
- 弹性成像≥7.4 kPa→显著纤维化(特异性>90%)
- CT/MRI结节→筛查肝癌(每6个月1次)
-
病理学检查:
- 炎症分级:G1-2→轻度,G3-4→中重度(指导抗病毒治疗)
- 纤维化分期:S1-2→可逆,S3-4→肝硬化(预后判断)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HBsAg | 阳性>6个月 | 慢性感染确立 | 启动终身监测 |
HBV DNA | >20,000 IU/mL | 病毒活跃复制 | 评估抗病毒治疗指征 |
ALT | 持续>40 U/L | 肝细胞炎症活动 | 联合HBV DNA决定治疗时机 |
血小板 | <100×10⁹/L | 脾功能亢进/肝硬化 | 筛查食管静脉曲张 |
肝脏硬度 | ≥9.5 kPa | 高度怀疑肝硬化 | 加强肝癌筛查 |
AFP | >20 ng/mL且持续升高 | 肝癌风险信号 | 每3个月增强影像学检查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HBsAg阳性>6个月 + 肝脏持续损伤证据(病理/生化/影像)
- 关键鉴别:
- 免疫耐受期:HBV DNA>10⁶ IU/mL但ALT正常
- 非活动携带状态:HBV DNA<2,000 IU/mL且ALT正常
- 治疗决策:基于病毒载量、ALT水平、年龄及纤维化程度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 WHO《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2024修订版)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
- EASL《乙型肝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
- AASLD《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