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病毒性肠道感染Other specified Viral intestinal infections
编码1A2Y
关键词
索引词Viral intestinal infections、其他特指的病毒性肠道感染、肠病毒性胃炎、病毒性结肠炎、杯状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肠道病毒引起的小肠炎、杯状病毒引起的小肠炎、新生儿病毒性肠道感染、病毒性胃十二指肠炎、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小肠炎
缩写Viral-Enteritis-NOS、VE-NOS
别名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肠胃炎、肠胃炎-病毒性
其他特指的病毒性肠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标本中通过RT-PCR检测到特定病毒核酸(如杯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或
- 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病毒颗粒(如杯状病毒星形结构),或
- 病毒培养阳性(适用于可培养病毒如部分腺病毒)。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发作性水样腹泻(≥3次/日)伴呕吐或腹痛(持续≥24小时)。
- 发热(≥37.8℃)或脱水体征(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
- 流行病学史:
- 疫情暴发区域接触史(如托幼机构、养老院)。
- 发病前72小时可疑饮食暴露(贝类、生食)。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无细菌性病原体(沙门菌、志贺菌)培养证据。
- 粪便无寄生虫(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检测阳性。
-
阈值标准:
- 确诊: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临床诊断:符合所有支持条件+排除其他病因。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辅助检查体系 ├── 核心病原学检测 │ ├── 粪便RT-PCR(杯状病毒/腺病毒等靶基因) │ ├── 病毒抗原ELISA检测 │ └── 电子显微镜(应急鉴别) ├── 炎症评估 │ ├── 血常规+CRP │ └── 粪便钙卫蛋白 ├── 并发症筛查 │ ├── 电解质+肾功能(重度脱水者) │ └── 腹部超声(疑诊肠套叠) └── 流行病学溯源 ├── 环境样本病毒检测 └── 暴露史问卷调查
- 判断逻辑:
- 粪便RT-PCR:
- 阳性=直接支持诊断(敏感性>90%)
- 阴性需结合流行病学(假阴性率约10-20%)
- 血常规:
- 白细胞正常/轻度↑+淋巴细胞为主→支持病毒感染
- 中性粒细胞显著↑→需排查细菌混合感染
- 腹部超声:
- 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符合病毒性肠炎
- 靶环征→提示肠套叠(柯萨奇病毒高危)
- 粪便RT-PCR: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粪便病毒PCR | 阴性 | 阳性=确诊;弱阳性需重复检测(可能早期感染) |
血钠 | 135-145 mmol/L | <130=重度脱水;>150=高渗性脱水(需调整补液方案) |
血钾 | 3.5-5.0 mmol/L | <3.0=低钾性麻痹风险(呕吐导致);>5.5=肾损伤预警 |
CRP | <5 mg/L | 20-50 mg/L=中度炎症;>100 mg/L→警惕细菌混合感染 |
粪便钙卫蛋白 | <50 μg/g | >200 μg/g=肠黏膜重度炎症(需延长抗炎治疗) |
肌酐 | 44-97 μmol/L | >130 μmol/L=急性肾损伤(脱水导致,需紧急扩容) |
临床处理建议:
- PCR阳性→立即启动接触隔离
- 血钠<130→静脉补充0.9% NaCl
- CRP>100→加做血培养排除败血症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粪便病毒核酸/抗原检测为金标准。
- 检查策略:优先RT-PCR,重症加做炎症及电解质评估。
- 关键异常值:低钠血症(<130)和CRP>100需紧急干预。
参考文献:
WHO《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指南》(2023)
美国感染病学会《成人与儿童病毒性胃肠炎管理指南》(2022)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病毒性肠道感染实验室诊断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