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Late congenital syphilis, latent

更新时间:2025-06-18 23:42:25
编码1A60.5

关键词

索引词Late congenital syphilis, latent、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
缩写LCS、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
别名晚期先天梅毒潜伏性、晚期胎传梅毒潜伏性、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期、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感染、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期感染

晚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血清学双阳性
      • 特异性抗体(TPPA或FTA-ABS)持续阳性(终身标志)。
      • 非特异性抗体(RPR或VDRL)阳性(滴度通常≤1:8)。
    • 先天性感染证据
      • 母亲妊娠期梅毒未规范治疗或治疗不足的病史记录。
      • 患者婴儿期未接受完整青霉素治疗。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X线显示特征性骨骼后遗症(如胫骨"军刀样"改变、哈钦森齿),需满足至少1项。
    • 无症状潜伏状态
      • 无活动性皮肤黏膜损害、神经系统症状或脏器功能异常(持续≥2年)。
    • 脑脊液正常阈值
      • 细胞计数≤5/μL,蛋白≤45 mg/dL,VDRL阴性(排除神经梅毒)。
  3. 排除标准

    • 近期获得性梅毒暴露史(如性接触传播)。
    • HIV合并感染导致的血清学假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血清学检测] A --> C[脑脊液分析] A --> D[影像学评估] B --> B1[特异性抗体 TPPA/FTA-ABS] B --> B2[非特异性抗体 RPR/VDRL] C --> C1[细胞计数与分类] C --> C2[蛋白定量] C --> C3[CSF-VDRL] D --> D1[X线骨骼扫描] D --> D2[CT/MRI中枢神经]

判断逻辑

  1. 血清学检测
    • TPPA/FTA-ABS阳性→确诊梅毒感染(终身标记)。
    • RPR/VDRL阳性+低滴度(≤1:8)→支持潜伏状态;若滴度↑4倍提示激活风险。
  2. 脑脊液分析
    • 细胞>5/μL或蛋白>45 mg/dL→需排除无症状神经梅毒。
    • CSF-VDRL阳性→确诊神经梅毒(金标准)。
  3. 影像学评估
    • X线"军刀胫"或哈钦森齿→先天性梅毒后遗症证据。
    • CT/MRI显示脑钙化→陈旧性神经损害标志(非活动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值范围 异常意义与处理建议
TPPA/FTA-ABS 阴性 阳性=确诊梅毒感染(终身存在),无需重复检测
RPR/VDRL 阴性或滴度≤1:8 滴度≥1:16→排查活动性感染;滴度↑4倍→启动治疗
CSF细胞计数 ≤5/μL >5/μL→腰椎穿刺复查+神经影像学;持续异常→按神经梅毒治疗
CSF蛋白 ≤45 mg/dL >45 mg/dL→联合CSF-VDRL检测;若均异常需静脉青霉素治疗
CSF-VDRL 阴性 阳性=神经梅毒确诊标志→立即静脉青霉素G 2400万U/日×14天
X线骨骼改变 无特征性病变 军刀胫/哈钦森齿→支持诊断但不需治疗;新发骨痛→复查RPR滴度

四、总结

  • 确诊核心:血清学双阳性(TPPA+RPR)+先天性感染史。
  • 关键鉴别:脑脊液正常是"潜伏性"定义核心,异常则重新分类为"无症状神经梅毒"。
  • 治疗决策
    • 潜伏期无需治疗(WHO指南),但需每6个月监测RPR滴度。
    • 若出现滴度上升或脑脊液异常,按晚期梅毒方案治疗。

参考文献

  •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2021)》
  • WHO《先天性梅毒管理指南》
  • 《尼尔森儿科学》(第21版)
  •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神经梅毒诊疗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