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latent
编码1A60.1
关键词
索引词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latent、早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
缩写NCLS
别名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早期间接梅毒
早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无明显临床症状:
- 早期先天性梅毒,潜伏性最显著的特点是患儿在出生后前12个月内未出现临床表现(根据先天性梅毒分期定义)。此阶段病原体处于非活动状态,患者无自觉症状。
其他可能症状
- 潜伏性梅毒严格定义为无症状期,因此不应存在任何特异性症状。若出现症状则需重新评估是否为活动性感染。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血清学阳性反应:
-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RPR/VDRL)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TPPA/FTA-ABS)均需阳性,且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假阳性(如母婴传递的IgG抗体需动态观察)。
非典型体征
- 潜伏期通常无客观体征。既往感染导致的轻微肝脾肿大需通过影像学确认,且需排除其他病因(如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血清学检查
-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RPR/VDRL):可能表现为低效价阳性或阴性(若母亲孕期接受规范治疗),需结合特异性抗体结果综合判断。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TPPA/FTA-ABS):IgG抗体可持续阳性(因母体抗体传递),但需通过IgM抗体检测(如19S-IgM-FTA-ABS)或连续血清学随访确认活动性感染。
-
影像学表现
- 骨骼X线:潜伏性梅毒无典型骨骼病变。若发现长骨骨膜炎、骨软骨炎等,应归类为活动性先天性梅毒(PA50.0),而非潜伏性。
参考文献
- 《中华皮肤科杂志》先天性梅毒诊疗共识(2020)
- 美国CDC《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2021)》
- 《实用儿科学》(第9版)关于先天性梅毒章节
- WHO梅毒血清学检测指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