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编码1E51.1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hepatitis C、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NOS、丙肝NOS、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NOS、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丙型肝炎,伴硬变、慢性丙型肝炎,伴硬变和硬变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伴硬变,不伴硬变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不伴硬变、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伴硬变、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伴硬变和硬变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伴硬变,不伴硬变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不伴硬变
同义词chronic type C viral hepatitis、chronic HCV -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hepatitis C NOS、hepatitis C infection NOS、hepatitis C-related cirrhosis、type C viral hepatitis、hep C NOS
缩写CHC、慢性丙肝
别名丙肝、慢丙肝、慢性丙型肝病
慢性丙型肝炎(1E51.1)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乏力与生活质量下降:
- 最常见的主观症状(70%-90%),表现为持续性疲劳、日常活动耐力显著降低。
- 部分患者伴随抑郁或焦虑(30%-50%)(WHO, 2021)。
- 右上腹不适:
- 钝痛或压迫感(30%-40%),与肝包膜牵拉或肝肿大相关。
- 非特异性症状:
- 食欲减退(20%-30%)、恶心(15%-25%)、关节肌肉疼痛(10%-20%)。
肝硬化期症状
- 失代偿表现:
- 腹水(50%-70%肝硬化患者)、意识模糊(肝性脑病,20%-30%)。
- 呕血或黑便(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0%-15%)(EASL指南, 2018)。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早期体征
- 肝肿大:
- 肝缘质硬、触诊无压痛(20%-30%进展期患者)。
- 蜘蛛痣/肝掌:
- 皮肤血管异常(15%-25%女性患者,5%-10%男性患者)。
肝硬化期体征
- 门脉高压三联征:
- 腹水(叩诊浊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超声诊断率80%-90%)。
- 腹壁静脉曲张(30%-40%)。
- 黄疸:
- 巩膜/皮肤黄染(20%-30%失代偿期患者)。
- 肝性脑病体征:
- 扑翼样震颤、定向力障碍(10%-20%晚期病例)。
实验室特征
- 血清学检测:
- 抗-HCV阳性(确诊必需,灵敏度>99%)。
- HCV RNA阳性(病毒活动标志,定量检测指导治疗)。
- 肝功能异常:
- ALT/AST轻度升高(1-2倍ULN,50%-70%患者)。
- 白蛋白降低(<35g/L,肝硬化患者>60%)。
- PT延长(INR>1.5,提示合成功能减退)。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检查:
- 肝实质回声增粗(纤维化特征,灵敏度60%-80%)。
- 门静脉直径>13mm(门脉高压征象,特异性>90%)。
- 弹性成像(FibroScan):
- 肝硬度值≥9.5kPa提示显著纤维化(准确性85%-95%)。
- ≥12.5kPa提示肝硬化(AASLD, 2020)。
- CT/MRI:
- 肝硬化结节、脾肿大、侧支循环开放(诊断肝硬化敏感性>90%)。
注:
- 40%-50%患者确诊时已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NEJM, 2020)。
- 合并HIV感染时,肝硬化进展速度提高3-5倍(Lancet, 2017)。
- 心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2-3倍(J Hepatol, 2019)。
参考文献:
- WHO《丙型肝炎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2021修订版)
- EASL《丙型肝炎治疗推荐意见》(2018)
- AASLD/IDSA《HCV感染诊治指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