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食物超敏反应Unspecified Food hypersensitivity

更新时间:2025-06-18 15:58:31
编码4A85.2Z

关键词

索引词Food hypersensitivity、未特指的食物超敏反应、食物超敏反应、食物变态反应、食物过敏原诱导的超敏反应
缩写食物-超敏-反应、食品-过敏、食物-过敏
别名食物-过敏症、食物-敏感、食品-过敏症、食物-不耐受、食品-不耐受

未特指的食物超敏反应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免疫学检测阳性
      • 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0.35 kU/L),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
      •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阳性:在严格医学监护下摄入可疑食物后,出现可重复的客观症状(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呕吐等)。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反应(IgE介导):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皮肤症状(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道症状(喘息/喉水肿)或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
      • 慢性反应(非IgE介导):反复腹泻、体重下降或湿疹样皮损,且排除感染性/器质性病因。
    • 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 患者既往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
      • 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阳性预测值提高30%-50%)。
  3. 排除标准

    • 需排除乳糖不耐受、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等非免疫介导的消化道症状。
  4. 阈值标准

    • 确诊: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IgE阳性+典型症状或OFC阳性)。
    • 高度疑似:无实验室证据但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 进食后症状可重复出现(≥2次)。
      • 症状与特定食物暴露存在明确时序关联。
      • 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风团直径≥3 mm)。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辅助检查体系
├── 免疫学检测
│ ├── 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检测(sIgE)
│ ├── 皮肤点刺试验(SPT)
│ └──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
├── 功能评估
│ ├──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
│ └── 食物排除-再引入试验
└── 支持性检查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粪便钙卫蛋白(排除IBD)
└── 内镜检查(慢性病例)

判断逻辑

  1. sIgE检测

    • 阳性阈值:≥0.35 kU/L提示致敏,但需结合临床表现(阳性预测值约50%)。
    • 局限性:仅反映致敏状态,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2. 皮肤点刺试验(SPT)

    • 阳性标准:风团直径较阴性对照≥3 mm。
    • 临床意义:阳性结果支持IgE介导反应,阴性可排除大部分IgE介导过敏。
  3.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

    • 金标准地位:双盲安慰剂对照OFC是确诊非IgE介导反应的唯一可靠方法。
    • 执行条件:需在配备急救设施的医疗单位进行,逐步增加食物剂量。
  4.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

    • 适用场景:用于sIgE/SPT结果不明确的复杂病例。
    • 判断标准:CD63表达率≥15%提示阳性反应。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总IgE 成人<100 kU/L >100 kU/L提示特应性体质,但无食物特异性
食物sIgE <0.35 kU/L ≥0.35 kU/L提示致敏,>15 kU/L对部分食物(如花生)阳性预测值达95%
嗜酸性粒细胞 0.02-0.5×10⁹/L >0.5×10⁹/L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
类胰蛋白酶 基础值<11.4 μg/L 急性期升高(≥基础值1.2倍)提示肥大细胞活化,见于严重过敏反应
CRP <5 mg/L 显著升高(>50 mg/L)提示合并感染或严重炎症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严格区分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与非免疫性食物不耐受,OFC是鉴别金标准。
  • 检查策略:急性反应首选sIgE/SPT,慢性病例需结合排除饮食和激发试验。
  • 结果解读:实验室异常值必须与临床表现关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指标。

参考文献

  • EAACI《食物过敏诊断指南》(2023)
  • AAAAI《过敏原诊断实践参数》
  •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