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Other specified Monogenic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s
编码4A60.Y
关键词
索引词Monogenic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s、其他特指的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儿童自身炎症性肉芽肿病、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早发型自身炎症性肉芽肿、Blau综合征、CARD15[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15]缺乏症、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15缺乏症、家族性幼年型结节病、Jab综合征、早发型结节病、儿童偶发性自身炎症性肉芽肿病、散发性Blau综合征、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PAPA[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综合征、以关节炎表现为主的PAPA、以皮肤表现为主的PAPA、甲羟戊酸激酶缺乏伴反复发热、MVK[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伴反复发热、HIDS[高IgD综合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D伴反复发热、高免疫球蛋白血症D伴周期性发热、高IgD综合征、荷兰型周期性发热、高Ig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NLRP12相关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缩写其他特指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OTMIS
别名家族性冷自身炎症综合征、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其他特指的单基因自身炎症综合征 (4A60.Y)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或靶向基因测序检出特定致病基因突变(如NOD2、PSTPIP1、MVK、NLRP12等)
- 突变需符合致病性评级(ACMG标准中"致病"或"可能致病"等级)
- 基因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特征):
- 反复发作的全身炎症表现:
- 不明原因发热(≥38.5℃)持续3天以上,发作≥3次/年
- 典型三联征中至少两项:皮疹(红斑/丘疹)、关节炎(关节肿痛)、浆膜炎(胸/腹痛)
- 炎症标志物持续异常:
- CRP >30 mg/L 或 ESR >40 mm/h(发作期)
- 反复发作的全身炎症表现:
-
支持条件(补充依据):
- 家族史:一级亲属有类似症状或基因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 特定综合征表现:
- Blau综合征: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皮肤病变
- PAPA综合征: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
- MVK缺乏症:腹痛+淋巴结肿大
- 治疗反应:IL-1抑制剂(如阿那白滞素)治疗48小时内症状显著改善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专科评估] B --> B1[基因检测] B --> B2[炎症标志物] B --> B3[血常规] C --> C1[关节超声/MRI] C --> C2[胸部/腹部CT] D --> D1[眼科裂隙灯检查] D --> D2[皮肤活检]
判断逻辑:
- 基因检测:
- 首选检测:针对已知致病基因的靶向测序
- 阴性时扩展:全外显子测序(检出率>90%)
- 关节影像学:
- 超声/MRI发现非侵蚀性滑膜炎提示炎症活动
- 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无骨侵蚀)
- 皮肤活检:
- 中性粒细胞浸润支持PAPA综合征
- 非干酪样肉芽肿提示Blau综合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
CRP | >50 mg/L | 提示全身炎症活跃,需排查感染后评估疾病活动度 |
ESR | >40 mm/h | 持续升高预示复发风险,需加强监测 |
血清SAA | >150 mg/L | 淀粉样变性的预警指标,>3个月需干预 |
IL-18 | >500 pg/mL | 提示NLRP3炎性小体过度激活(特异性>85%) |
基因检测 | 致病突变 | 确诊依据,指导靶向治疗(如IL-1抑制剂对NLRP3突变有效) |
关节液分析 | 白细胞>2000/μL | 无菌性炎症,排除感染性关节炎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第一步:CRP/ESR筛查 → 持续异常者进入第二步
- 第二步:靶向基因检测(根据表型选择基因组合)
- 第三步:阴性者行全外显子测序 + 治疗性诊断(IL-1抑制剂试验)
权威参考文献: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ystemic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 (ISSAID) 诊断指南
- 《Rheumatology》期刊:2023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管理共识
- NIH遗传性炎症性疾病诊断标准(ClinicalTrials.gov ID:NCT04115839)
注:需排除感染、肿瘤及多基因自身免疫病后确立诊断,基因突变需经ACMG标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