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Other specified Persistent proteinuria or albuminuria
编码GB42.Y
关键词
索引词Persistent proteinuria or albuminuria、其他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缩写持续性蛋白尿、白蛋白尿、持续性白蛋白尿、Persistent-Proteinuria、Albuminuria
别名特指持续性蛋白尿、特指白蛋白尿、特定持续性蛋白尿、特定白蛋白尿
其他特指的持续性蛋白尿或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蛋白尿/白蛋白尿:
- 至少两次检测(间隔≥3个月)显示尿白蛋白排泄异常:
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 >30 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ACR) >3 mg/mmol(>30 mg/g)。 - 排除暂时性诱因(剧烈运动、发热、直立性蛋白尿等)。
- 至少两次检测(间隔≥3个月)显示尿白蛋白排泄异常:
- 病因特异性病理证据(如适用):
- 肾活检显示特定病理改变(如IgA肾病系膜区沉积、淀粉样物质沉积等)。
- 持续性蛋白尿/白蛋白尿: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基础疾病证据:
- 糖尿病病史(病程≥5年)、高血压(未控制>140/90 mmHg)、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 尿液特征:
- 尿蛋白电泳以白蛋白为主(肾小球源性)或小分子蛋白为主(肾小管源性)。
- 肾功能异常:
- eGFR<60 mL/min/1.73m²持续3个月以上(CKD分期依据)。
- 基础疾病证据: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持续性蛋白尿(ACR>3 mg/mmol)。
- 存在明确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遗传性肾病家族史。
二、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项目树:
- 初筛层:
- 尿常规(试纸法):检测尿蛋白定性(≥1+需进一步评估)。
- 随机尿ACR:快速评估白蛋白尿程度。
- 确诊层: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金标准量化蛋白排泄量。
- 尿蛋白电泳:区分肾小球源性(白蛋白为主)与非肾小球源性(β2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
- 病因鉴别层:
- 尿免疫固定电泳:筛查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如淀粉样变性)。
- 尿NAG酶/α1微球蛋白:评估肾小管损伤。
- 初筛层:
-
血液检查项目树:
- 基础评估:
- 血清肌酐/eGFR:评估肾功能。
- 空腹血糖/HbA1c:筛查糖尿病肾病。
- ANA/抗dsDNA抗体:排除狼疮性肾炎。
- 特殊病因筛查:
- 血清游离轻链(κ/λ):诊断轻链沉积病。
- 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如α-gal A):诊断Fabry病。
- 基础评估:
-
影像学与病理检查:
- 肾脏超声:评估肾脏大小、结构(晚期CKD表现为肾脏萎缩)。
- 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如IgA肾病、膜性肾病)。
判断逻辑:
- 尿常规阳性→ACR定量→24小时尿蛋白确诊→结合血液检查(如血糖、自身抗体)→影像学排除梗阻/结构异常→必要时肾活检明确病因。
- 肾小球源性蛋白尿需优先排查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性疾病;肾小管性蛋白尿需排查药物毒性或遗传性疾病。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150 mg/24h | >150 mg:提示蛋白尿;>3.5 g/24h提示肾病综合征 |
尿ACR | <3 mg/mmol(<30 mg/g) | 30-300 mg/g:微量白蛋白尿(A2期);>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A3期) |
血清肌酐 | 男性:59-104 μmol/L | 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需结合eGFR评估CKD分期 |
eGFR | ≥90 mL/min/1.73m² | 60-89:CKD G2期;<60持续3个月:CKD G3-G5期 |
血清补体C3/C4 | C3:0.9-1.8 g/L | C3降低见于狼疮性肾炎、感染后肾炎;C4降低提示免疫复合物病 |
抗PLA2R抗体 | 阴性 | 阳性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特异性>80%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持续性蛋白尿(间隔3个月两次阳性)联合病因证据。
- 关键检查: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确诊基础,肾活检是病因诊断金标准。
- 异常值解读:ACR>30 mg/g需启动肾脏保护治疗(如RAS抑制剂),eGFR<60需定期监测进展。
参考文献:
KDIGO 2024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蛋白尿诊治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