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剥夺性眼震Visual deprivation nystagmus

更新时间:2025-06-18 12:14:20
编码9C84.50

关键词

索引词Visual deprivation nystagmus、视觉剥夺性眼震
缩写VDN
别名视觉剥夺性眼球震颤、视觉缺乏性眼震、视觉输入不足性眼震、发育性视觉剥夺性眼震

视觉剥夺性眼震(9C84.50)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视力减退
    • 双眼或单眼视力模糊,严重者视力显著下降(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或角膜混浊患者)。
    • 婴幼儿期发病者常表现为固视困难(高,70%-90%)。
  2. 振动幻视(视物晃动感)
    • 自觉视野中物体非自主性摆动或晃动(常见于成年患者,50%-70%)。
  3. 头部姿势代偿
    • 患者常通过倾斜头部或转头以减轻眼震对视觉的影响(如“中间带”位置注视,40%-60%)。

伴随症状

  1. 弱视
    • 因早期视觉剥夺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高,80%-90%)。
  2. 斜视
    • 部分患者合并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30%-5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核心体征

  1. 眼球运动异常
    • 水平性钟摆型眼震:眼球呈水平方向节律性摆动,无明确快慢相(典型表现,高,80%-90%)。
    • 侧方注视时转为冲动型眼震:振幅和频率随注视方向改变(30%-40%)。
  2. 中间带现象
    • 当眼球转向某一特定位置时,眼震幅度及频率显著减弱(特异性体征,60%-80%)。

相关体征

  1. 屈光不正
    • 高度近视或散光(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者,50%-70%)。
  2. 眼底异常
    • 先天性视网膜病变(如白化病、视网膜发育不良)或视神经萎缩(较少见,10%-2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电生理检查
    • 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P100波潜伏期延长或振幅降低(敏感性高,70%-90%)。
  2. 影像学表现
    • 头颅MRI/CT: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或小脑异常),正常者占多数(90%以上)。
    • 眼部B超或OCT:可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或黄斑发育异常(特异性高,但仅见于部分病因)。

参考文献

  1. 《眼震:诊断、解剖定位及治疗》(健康界,2018年)。
  2. ICD-11 临床指南(WHO,2023年)。
  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临床病例分析(2019年)。

:视觉剥夺性眼震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婴幼儿期发病者多伴不可逆视力损害,需早期干预(如白内障手术、屈光矫正)。成年患者以代偿性头位和振动幻视为主要困扰,治疗以改善视觉质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