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玻璃体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the vitreous body

更新时间:2025-06-18 22:19:02
编码9B8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the vitreous body、未特指的玻璃体疾患
缩写玻璃体病
别名玻璃体问题、玻璃体异常、玻璃体状况

未特指的玻璃体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全面眼科检查结合影像学证据
      • 裂隙灯检查确认玻璃体混浊/液化/后脱离(Weiss环)
      • B超或OCT显示玻璃体结构异常(如后界膜分离、黄斑牵拉)
      • 排除视网膜裂孔/脱离等继发病变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主观症状:至少存在1项典型症状
      • 飞蚊症(持续>72小时)
      • 闪光感(突发性)
      • 无痛性视力下降(矫正视力下降≤2行)
    • 客观体征:至少1项影像学阳性发现
      • 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密度≥2+(中度以上)
      • OCT证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组合:飞蚊症+闪光感同时出现
    • 高危因素
      • 年龄>50岁(生理性玻璃体液化)
      • 近视>6D(眼轴>26mm)
      • 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 排除标准
      • 无急性眼痛/眼红(排除感染性眼内炎)
      • 无视网膜裂孔体征(三面镜确认)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裂隙灯生物显微镜] A --> C[直接/间接检眼镜] B --> D[评估玻璃体混浊分级] C --> E[红光反射检测] D --> F[混浊密度1+-4+] E --> G[积血时反射减弱]

H[影像学检查] --> I[B超] H --> J[OCT] I --> K[量化混浊密度
检测后脱离] J --> L[玻璃体-黄斑界面分析
黄斑水肿筛查]

M[进阶检查] --> N[FFA荧光造影] M --> O[视野检查] N --> P[排除血管渗漏] O --> Q[评估视野缺损]

判断逻辑

  1. B超
    • 混浊回声密度>25dB → 支持病理性混浊
    • 后界膜分离距离>3mm → 确诊后脱离
  2. OCT
    • 玻璃体黄斑牵拉力>0.2N → 需手术干预
    • 黄斑中心凹厚度>300μm → 提示继发水肿
  3. FFA
    • 晚期荧光渗漏 → 提示并发视网膜血管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仅限合并炎症时)

    • CRP>5mg/L:提示玻璃体邻近组织炎症反应
    • 房水细胞(+):需排查葡萄膜炎继发改变
  2. 代谢指标(高危人群筛查)

    • 空腹血糖>7.0mmol/L:提示糖尿病性玻璃体病变风险
    • HbA1c>6.5%:慢性高血糖导致胶原交联异常
  3. 特殊检测(鉴别诊断)

    • HLA-B27(+):提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可能
    • 玻璃体活检(极少用):仅怀疑感染性眼内炎时实施

四、临床处理路径

mermaid graph LR 症状出现 --> 裂隙灯/B超 裂隙灯/B超 --阳性--> 观察随访 裂隙灯/B超 --阴性但持续--> OCT OCT --牵拉/水肿--> 转诊视网膜专科 OCT --无结构损伤--> 3月后复查

关键决策点

  • 突发视野缺损+视力骤降 → 立即转诊(排除视网膜脱离)
  • 闪光感+高度近视 → 48小时内散瞳查视网膜
  • 混浊进行性加重+视力<0.5 → 考虑玻璃体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AAO(美国眼科学会)《玻璃体后脱离临床指南》
  2. ICO(国际眼科理事会)《玻璃体混浊诊疗共识》
  3. 《中华眼科杂志》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