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瞳孔传入系统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the afferent pupillary system
编码9B00.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the afferent pupillary system、未特指的瞳孔传入系统疾患、瞳孔传入系统疾患
缩写APD、Afferent-Pupillary-Defect
别名瞳孔传入弊端、瞳孔传入疾病、瞳孔传入问题、传入性瞳孔病
未特指的视觉通路或中枢疾患(ICD-11:9C4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神经影像学确诊:MRI显示视觉通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或视放射)或枕叶视皮质存在明确结构性病变(如萎缩、占位、脱髓鞘等)。
-
必须条件:
- 核心症状组合:
- 视野缺损(同向偏盲、象限盲或管状视野)
- 视觉相关功能障碍(视力下降、色觉异常或视觉认知障碍)
- 排除其他特异性病因:需排除青光眼、视网膜病变、药物性视神经病变等非中枢性病因
- 核心症状组合:
-
支持条件:
- 电生理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波潜伏期延长≥15ms或波幅降低≥50%
- 视野定量改变:Humphrey视野计显示平均偏差(MD)≥-6dB
- 血流动力学异常:眼底荧光造影显示视盘充盈延迟(≥2秒)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或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必须条件全部符合
- ≥2项支持条件
- 符合"金标准"或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一级检查(初步筛查) │
│ 1. 标准自动视野检查 │
│ 2. 眼底检查(含FFA/OCT) │
└────────────────┬──────────────────┘
▼
┌───────────────────────────────┐
│ 二级检查(定位诊断) │
│ 1. 脑部MRI(含视神经薄层扫描) │
│ 2. 视觉诱发电位(VEP) │
└────────────────┬──────────────────┘
▼
┌───────────────────────────────┐
│ 三级检查(病因鉴别) │
│ 1. MRA/MRV(血管评估) │
│ 2. 脑脊液分析(炎症/感染指标) │
│ 3. 基因检测(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筛查) │
└───────────────────────────────┘ -
判断逻辑:
- 视野检查:
- 同向性缺损提示视交叉后病变,双颞侧缺损提示视交叉受累
- 中心暗点提示黄斑-视神经通路损害
- MRI诊断:
- 视神经增粗强化提示炎性脱髓鞘(需与多发性硬化鉴别)
- 枕叶T2高信号提示皮质性视觉障碍
- VEP评估:
- 双侧P100波异常提示广泛性视觉通路损害
- 单侧异常提示同侧视神经或视交叉前病变
- 视野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脑脊液检查:
- 寡克隆带阳性: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敏感度60-80%)
- IgG指数>0.7:支持多发性硬化诊断(特异度>90%)
-
血液检查:
- AQP4抗体阳性:需警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特异度>99%)
- ESR>30mm/h:提示炎性或感染性病因可能性增加
-
基因检测:
- OPA1基因突变:确诊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检出率70%)
- m.11778G>A突变:诊断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亚洲人群主要突变位点)
-
代谢指标:
- 维生素B12<200pg/mL:可能导致中毒性视神经病变(需紧急补充治疗)
- HbA1c>7%:提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累及视觉通路可能
四、总结
- 确诊关键在于结合特征性视野缺损与影像学证据,需注意与青光眼等周围性病变鉴别
- 检查策略应遵循"结构-功能-病因"三级递进模式,避免过度检查
- 实验室异常主要指向潜在病因鉴别,而非直接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视神经疾病诊断指南(2023版)》
- Miller NR, et al. Walsh and Hoyt's Clinical Neuro-Ophthalmology(6th ed)
- 国际头痛协会(IHS)视觉通路病变诊断标准(ICHD-3补充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