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传入系统疾患Disorders of the afferent pupillary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08
编码9B00
子码范围9B00.0 - 9B00.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the afferent pupillary system
缩写瞳传疾
别名瞳孔传入异常、瞳孔输入异常、瞳孔传入性疾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瞳孔传入系统疾患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瞳孔传入系统疾患特指从视网膜至中脑顶盖前区(整合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的初级中枢)的传入性神经通路受损,导致光信号无法正常传递而引起的瞳孔反应异常。该疾患本质为感觉性传导障碍,需与副交感传出通路障碍(如动眼神经损伤)严格区分。典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瞳孔对光反射不对称、减弱或消失,但暗环境下的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散大功能通常保留。


病因学特征

  1. 局部眼病

    • 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神经缺血等可直接损害传入信号生成。
    • 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如多发性硬化相关)是典型病因。
  2. 颅内病变

    •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视交叉及视束病变(如垂体瘤压迫)、外侧膝状体至中脑顶盖前区的损害(如松果体区肿瘤)。
    • 脑干病变:中脑顶盖前区炎症(脑炎)、出血或梗死可导致双侧传入整合功能障碍。
  3. 外伤

    • 视神经管骨折引起的视神经挫伤或离断可造成急性传入性瞳孔障碍。
  4. 代谢及中毒因素

    • 甲醇中毒可特异性损伤视神经,导致传入性瞳孔反应异常。
  5. 遗传性/先天性条件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线粒体疾病可选择性影响视神经功能。

病理机制

  • 光感受器-神经节细胞轴突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如青光眼)或轴突运输障碍(如视神经炎)直接减少传入信号输出。
  • 视交叉后通路中断:视束至中脑顶盖前区的病变会阻断双眼瞳孔反射的整合功能,导致传入性障碍。
  • 顶盖前区突触功能障碍:该区域神经元变性(如帕金森病相关改变)可影响双侧瞳孔反射的协调性。

临床表现

  •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特征性表现为患眼直接对光反应减弱,健眼间接对光反应保留(即Marcus Gunn瞳孔),可通过交替光照试验检出。
  • 双侧对称性传入障碍:见于双侧视神经或中脑广泛损伤,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应迟钝但等大。
  • Wernicke瞳孔:顶盖前区病变可导致瞳孔轻微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但近反射保留(中脑背侧综合征)。
  • 假性RAPD:需排除屈光介质混浊(如白内障)或严重黄斑病变引起的单侧视力丧失,此类情况不伴真正的传入神经损害。

以上内容基于现有文献资料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关于瞳孔传入系统疾患的基本理解框架。对于具体诊断及进一步研究,请参考专业医学书籍或咨询眼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