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视力损害Other specified Vision impairment

更新时间:2025-06-19 01:06:50
编码9D9Y

关键词

索引词Vision impairment、其他特指的视力损害
缩写OTVD
别名其他指定视力损伤、特别注明视力损害、特定视力问题

其他特指的视力损害(ICD-11: 9D9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结构性/功能性异常确认:通过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明确的视觉系统结构/功能损害(如OCT显示黄斑厚度异常>300μm,或ERG显示波形振幅降低>30%)
    • 排除原则:通过系统检查排除ICD-11明确定义的盲症(9D90)、最佳矫正视力损害(9D91)及复合型视觉功能障碍(9D92)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不可逆性视力障碍:最佳矫正视力(BCVA)持续≤0.5(LogMAR≥0.3)且无法通过光学矫正改善
    • 病因关联证据:存在明确致病因素(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动脉瘤、青光眼的杯盘比>0.6)
    • 功能损害持续>3个月:排除一过性视觉障碍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组合:同时满足≥2项核心症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眩光感/色觉异常)
    • 体征阈值
      • 晶状体混浊LOCS III分级≥3级
      • 视网膜出血面积>2个视盘直径
      • 眼压峰值>25mmHg(青光眼相关)
    • 高危因素:符合≥2项核心危险因素(年龄>50岁+糖尿病史/高度近视+阳性家族史)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视力检查-BCVA) A --> B2(屈光状态评估) A --> B3(眼压测量) B1 --> C1{BCVA≤0.5?} C1 -->|是| D[进阶检查] C1 -->|否| E[排除诊断] D --> F1(裂隙灯检查) D --> F2(眼底照相) D --> F3(视野检查) F1 --> G1{晶状体混浊?} F2 --> G2{视网膜病变?} F3 --> G3{视野缺损?} G1 -->|是| H1(OCT/UBM) G2 -->|是| H2(FFA/ICGA) G3 -->|是| H3(VEP/ERG) H1 & H2 & H3 --> I[病因确诊]

判断逻辑

  1. 视力检查

    • BCVA≤0.5触发进阶检查流程
    • LogMAR值每增加0.1提示视觉功能损害程度加重10%
  2. 影像学检查

    • OCT:黄斑中心凹厚度>300μm提示水肿,<150μm提示萎缩
    • FFA:血管渗漏>3个象限提示弥漫性视网膜病变
    • 视野检查:MD值<-6dB提示显著视野缺损
  3. 电生理检查

    • ERG的b波振幅降低>30%提示光感受器功能障碍
    • VEP的P100潜伏期延长>115ms提示视神经传导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如葡萄膜炎继发损害)
    • ESR>30 mm/h: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2. 代谢指标

    • HbA1c≥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风险增加3倍
    • 血脂异常:LDL>3.4 mmol/L加速黄斑脂质沉积
  3. 血清学检测

    • 抗视网膜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疾病
    • VEGF水平>200 pg/mL:需抗新生血管治疗
  4. 基因检测

    • RHO基因突变:确诊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 CFH基因多态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风险增加5倍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阶梯式验证:初筛异常→影像学定位→实验室/基因确诊
  2. 核心鉴别:需排除伪装综合征(如功能性视力下降)
  3. 动态监测
    • 青光眼:每3月复查眼压/视野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每升高1%,筛查频率加倍

参考文献
WHO《视力损害国际分类标准》(2023修订版)
国际眼科理事会《视觉功能评估指南》(202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疑难视力损害诊疗共识》(2025)